编号
dzwdc0000000099
资源名称
游隼
拉丁学名
Falco peregrinus
资源分类
鸟类资源
目中文名
隼形目
目拉丁名
FALCONIFORMES
保护级别
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CITES附录Ⅰ
学科分类
220.35;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
调查时间
1995-1999
分布
据文献记载,游隼分布于东北地区北部至华北(旅鸟),长江以南至广东、海南(冬候鸟),新疆天山(繁殖鸟)、喀什(冬候鸟),四川乐山、巴塘,青海东部和南部的玉树(留鸟或旅鸟)(郑作新,1976)。
本次调查表明,游隼分布涉及全国20个省份,除安徽(冬候鸟)未见实体外,其他省份均有发现。游隼在东北、西北、西南地区为留鸟,在华北地区为迁徙鸟,在长江以南的多数地区为冬候鸟。具体分布情况为:河北(广布,旅鸟)、山西(左玉、蒴城,旅鸟)、内蒙古(呼和浩特以东、锡林郭勒盟、大兴安岭,夏候鸟)、吉林(东部林区,夏候鸟)、黑龙江(大、小兴安岭和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繁殖鸟)、上海(崇明岛,冬候鸟)、江苏(六合、太仓、大丰,留鸟)、浙江(余姚、北仑、象山、椒江、仙居、云和,冬候鸟)、福建省(广布,留鸟)、江西(广布,留鸟)、河南(富县、民权、南召)、湖北(江汉平原、鄂西,冬候鸟)、广东(连山、博罗、龙门、潮阳、东莞、佛冈,冬候鸟)、海南(琼山、白沙、南开南湾、吊罗山林区、松涛水库)、重庆(南川、彭水、江津,冬候鸟)、四川(白玉、雅江、攀枝花、金川、巴塘)、贵州(广布)、云南(昆明、景洪、勐海、马关、潞西、云县,留鸟)、甘肃(平凉、古浪、天水、武山、舟曲、文县,留鸟)、新疆(天山西部、北部天山、南部天山,繁殖鸟;帕米尔高原、昆仑山地、塔里木盆地西部,冬候鸟)。
数量
调查表明,全国游隼繁殖种群的总数量约为43000只,越冬种群的数量约2300只(表9-58)。游隼分布虽然较为广泛,但种群数量并不很多,而且主要集中在蒙新区的新疆、内蒙古,应对该物种的生存状况开展进一步调查,确定受危原因,制定保护措施。
表9-58 游隼分布及数量
栖息地
游隼栖息于山区的林间空地、丘陵、荒漠、半荒漠、草原、河流、沼泽与湖泊沿岸地带,也到开阔的农田、农田边缘防护林、林缘灌丛以及村镇附近活动,而少见于茂密的森林和无树林的荒原地区。从其栖息的林型看,阔叶杂木林中的数量较其他林型多,类似的情况也见于以杨树为优势种的农田防护林中。在热带地区,游隼栖息于山地雨林、半常绿季雨林、人工林、典型常绿阔叶灌丛、热性刺灌丛等生境中。游隼大都在悬崖绝壁隙中营巢。调查表明,其栖息地尚未受到大的破坏。食物主要以鸥、鸭、鸠鸽类等小型鸟类为主,兼食啮齿类等小型哺乳动物。
资料来源
全国重点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
PDF文件
浏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