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池 文) 北京街头的柿子多起来了。 我们到十三陵公社去看柿子林。这个公社地处十三陵水库周围, 山区果林占了耕地的一半。自从公社成立, 五年以来, 新栽果木已有十万余株, 年产水果四百多万斤。去时, 泰陵园生产队正在摘柿子, 红林一片, 耀人眼目; 有的果实累累, 已经坠得树枝弯下身子, 人们举手可得。问问社员, 每棵树少则收二百多斤, 长得旺的可以“下货”五六百斤。有位小伙子正攀在树上用钩竿往下扯柿子, 他身体轻捷, 运动自如, 一忽儿攀上, 一忽儿跳下, 有时用手作眼帘, 四处了望树枝间可有漏摘的柿子, 免得白白喂了贪嘴的野鸟。树下有位妇女社员正用一张兜布来接落柿, 她手疾眼快, 前后左右地张网捕捉, 若是不熟练, 不仅要伤柿子, 说不定还会砸得满身柿泥, 狼狈不堪。
解放前, 这大片柿林都为地主霸占, 农民得赶着小毛驴给地主往南口运柿子, 往返奔劳, 一无所得。
现在谁还往南口跑?家家分有留着过冬的柿子, 不管摘下多少, 国家都收购, 决不让柿子烂在山里。不说人, 就连那些小毛驴吧, 如今也省了劲儿, 再也不跑南口, 尽来回在柿子树底下转游, 把柿子集运在一堆, 等着汽车进山把柿子运走了。
在十三陵通往北京的大路上, 装运柿子的汽车、大车络绎不绝; 北京街头的柿子多起来了!�
江池 人民日报 1963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