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在食用林产品及其产地土壤质量监测工作中大胆探索、主动创新,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有效提升了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保障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注入了新动力。
编制抽样技术细则,规范监测工作。为确保食用林产品及其产地土壤质量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甘肃编制了食用林产品及其产地土壤质量监测和风险评估抽样技术细则。该细则详细规定了抽样的各个环节,包括抽样依据、适用范围、基本原则、抽样准备、抽样时间与基数、批次划分、抽样方法、抽样程序以及样品运输等,为各地的抽样工作提供了操作指南。实践证明,细则不仅提高了监测工作的标准化水平,还为后续的风险评估和质量控制提供了坚实支撑。
创新信息填报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为简化抽样信息填报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甘肃创新采用了微信“扫一扫”方式进行食用林产品及其产地土壤质量安全监测抽样信息填报。抽样人员只需通过线上身份审核确认,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信息填报页面,按照提示快速录入相关信息。填报完成后,信息自动上传至系统后台,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查询。这一举措极大地提高了信息填报效率和准确性,较以往手工填写、录入的方式工作效率和准确度均得到了显著提升。
强化技术指导,提升监测效能。在编制抽样技术细则的基础上,甘肃还加强了对基层抽样人员的技术指导。针对监测方案的抽样要求,对抽样涉及的县(区、市)开展“线上+线下”“理论+实操”相结合的技术培训活动。重点对抽样单填写、抽样操作流程、封样送样要求、采样时间等关键环节进行了详细讲解和示范操作。通过这一系列技术指导活动,基层人员的抽样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监测工作的整体效能也得到增强,实现了从抽样到数据分析的全链条质量控制,确保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推进信息化建设,挖掘数据价值。为进一步挖掘监测数据的价值,甘肃探索性开展食用林产品质量监测信息化建设。通过引入GIS手段,辅助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数据可视化工作。目前,甘肃已完成2024年度监测数据的整理和样点位置上图工作。信息化建设为后续的智慧监管和追溯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甘肃省食用林产品及其产地土壤质量监测工作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下一步,甘肃将借助AI手段深化数据开发和应用,实现分地区、分年度的检测数据快速查询、统计分析和数据结果的可视化呈现。(王涛 成娟)
中国绿色时报 202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