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科研机构2400多家,改革将于“十五”期间全部完成
●该面向市场的,向企业化转制;确需政府支持的,按非营利性科研机构
管理
●逐步推进院所长公开招聘制度,全面实行人员聘任制,鼓励科技人员在
创新和产业化中先富起来
本报北京8月30日讯 记者贾西平报道:“一个沿海城市集中了20家海
洋类研究所,专业设置大同小异;一个内陆城市拥有14家小麦育种研究单位,
任务基本相同。”这种公益类科研机构重复、人浮于事的现象今后将改观。全
国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今天全面启动,涉及县以上政府所属社会公益类科
研机构2400多家,共计36万多人。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今天在京进行了动员和部署,要求改革在“十五”期间
全部完成。他说,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应该面向市场的坚决向企业化转制,确
需政府支持的按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管理和运行。对企业化转制的科研机构,将
采取包括原有的正常事业费继续保留等扶持政策;对按非营利性科研机构运行
和管理的,达到改革目标、经有关部门验收并重新核定编制后,国家将较大幅
度地增加人均事业经费投入。改革将以部门为单位整体推进,成熟一个,启动
一个。在新增经费投入上,体现“谁改革,支持谁,先到位,先支持”的原则,
改革方案达到要求并启动改革的部门将得到改革配套经费。其他相关科技投
入,也将向改革好的院所倾斜。
徐冠华强调,要通过深化科研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逐步推进院所长公
开招聘制度;全面实行人员聘任制和岗位管理;改革工资结构,探讨实行基本
工资、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等组成的分配办法,切实体现能者多劳和多劳多得,
拉大收入分配差距;落实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政策,鼓励科
技人员在创新和产业化中先富起来。同时,营造促进创新的文化环境,鼓励创
新,宽容失败,克服保守中庸思想,倡导实事求是、科学严谨、无私奉献和团
结协作的科学精神和先进文化,在宽松、舒适和有序竞争的环境中,使广大科
技人员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
据悉,目前已有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和中国气象局4个部门
的改革方案已经基本符合国务院文件要求。为促进这项改革,科技部还将与有
关部门共同拟订有关鼓励政策,如对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给予股权奖励的
实施办法、对知识产权归属管理进行调整的办法以及科研项目实施课题制的办
法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将把我国科研体制改革引向深入。
《人民日报》 2001年08月31日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