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银杏堂



银杏堂堂一角
  银杏堂,这座已有300多年悠久历史的深山古刹,坐落在长江南岸的盘龙山麓,与弛名中外的梁平县双桂堂是“姊妹建筑”,是渝东南著名的名胜古迹,因名震西南的明代高僧破山大师曾云游此地,因而驰名巴蜀内外。
  银杏堂建在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河嘴乡银杏村盘龙山上。这里群岳叠翠,溪水环抱,翠竹掩映,古木蓊郁,殿宇森森,风景清幽。银杏堂庙宇结构精巧,木石相间,雕梁画栋,图案奇特,檐角飞翘很富民族特色。此庙始建于明初,初名“山王庙”,因盘龙山多古银杏树,故亦名“银杏寺”。明正德、嘉靖、万历年间,分别由果聪、大舟、广渊和尚先后主持重修。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梁平双桂堂透月和尚来此当主持后,为与梁平县双桂堂齐名,遂改名为“银杏堂”。明末清初,名震大西南的双桂堂高僧破山大师曾避兵祸到石柱,游览银杏堂和三教寺等古刹后,挥笔写下了对联和诗文。
  银杏堂建筑面积达8200平方米,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前临官渡河,背靠盘龙山。盘龙山如长龙盘柱,山头如龙嘴,与官渡河中的绿潭相映生趣,犹如青龙戏水。山门前的青石梯宛如龙舌,左右两口水塘仿如龙眼,四周的绿树翠竹构成了青龙的龙须龙角,栩栩如生地组成了一幅“青龙盘山”的画面,难怪山名叫“盘龙山”。
  银杏堂由20多组气势恢宏建筑组成。第一重是山门,今存部分建筑,两边建有钟鼓二楼,山门两旁的石柱上分别雕刻着11个不同形态的万字,寺墙高大雄伟。第二重是弥勒殿,正殿塑有67尊佛像,分别用浮雕、石雕、木刻而成,工艺精湛,古色古香。两根大圆柱上雕刻着“金龙盘柱”,基座上的花鸟草虫等飞禽走兽图案雕刻得形态逼真,石刻、木刻、壁画色调古雅。藏经楼、回廊上的梅花缕空木雕,图案更加精美。窗壁上雕刻着莲花等图案,与木拱雕梁相得益彰。基石、砖墙、楼阁、拱顶上的精美石刻木雕均属土家族祖先智慧的结晶。银杏堂的精美建筑吸引笔者,竟长时间流连忘返。院内林立着许多碑刻,清光绪年间题镌的《银杏堂重镌秦陈功德碑》陈迹历历。寺侧小溪四季不涸,水声潺潺,庙宇四周翠竹掩映,日影斑斑。幽林中亭台楼阁半隐半露,飞檐下风铃垂悬,不时随风而鸣,清脆悦耳,余音袅袅,更衬托古刹的肃静。古刹后,苍松银杏林立积翠,盘龙山如蜿蜒的长龙随山势推向远方,接浦州(今重庆万州)背长江而面七曜山(巫山山脉)。碧绿的官渡河水,波光粼粼,每当皓月当空,月影倒映水中,银波荡漾,景象万千。若逢晨曦,红霞映龙潭,水天一色,情景交融。淡雾轻飘,荡一叶小舟晨渡,木桨声声,宛如江南水乡美景。从河岸远远望去,只见银杏堂殿角隐露。每年冬季,成群的白鹤栖息于此,白鹤亮翅,鹤舞银杏堂,成为鸟类飞禽的乐园,给银杏堂添增了不少生机。
  银杏堂的古树是珍贵活文物。几株高大的银杏、松柏古树,虬枝如龙,高大挺拔,显出盎然生机。高大的银杏古树是这里的标志,像历经沧桑的老人,见证着古庙的兴衰。
  另外,银杏堂的“油酥饭锅粑”香脆可口,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每逢农历六月十九,游人纷纷来游银杏堂赶庙会,登高览胜,凭吊怀古。
  黄钰财 中国绿色时报 2004-12-21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