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征服乌兰布和沙漠



(本报记者 白夜) 在内蒙古河套西部, 狼山以南, 贺兰山以北, 有一块沙漠叫乌兰布和, 面积有一万一千多平方公里。这个沙漠, 是由湖泊沉积、河流冲积、岩石风化而成的。根据过去的资料, 流沙由西北向东南每年平均前进五米到十米, 沙丘移动最快的每年要走十一米。有一条大沙带, 三十年来, 向东向西各移动了十里, 向东南移动了三十里。沙漠就是那么慢慢地然而是坚决地移过来, 跨过了羊圈、水井、房屋、耕地, 又向前进。 现在, 情况有了很大改变, 人们正在逐步制服沙漠, 已经开始出现一片片绿色的沙洲。站在巴彦高勒市的黄河大桥上向西北望去, 便看到一条绿色的长城, 有五十米到八十米宽。这条绿色的长城, 南起黄河边的二十里柳子, 北到阴山以南太阳庙一带, 一共有三百多里路长, 挡住了流沙向耕地的侵入。建筑这道绿色的长城, 可是一场艰巨的斗争。每逢造林季节, 以社、队为单位, 以党组织为核心, 以青年、妇女、民兵为主力军, 突击种树。在造林高潮期间, 群众都把锅灶、帐篷搬到沙漠边上。有的地区还组织造林远征队, 带着树种、干粮, 深入腹地。治沙科学工作人员, 骑着骆驼, 在渺无人迹的地区中考察, 为治沙提供了科学的根据。飞机驾驶员要冒着风雨播下草籽树种。依靠人民的辛劳和汗珠, 才建筑了这道绿色的长城。 这道绿色的长城, 是由沙枣、杨树、红柳、榆树, 还有一些其它的树木组成的。走了进去, 仿佛到了绿杨城郭一样。沙枣长得高高的。这种枣树喜欢沙子, 结着红红的甜甜的枣子。杨树生长得最快, 巴彦淖尔盟治沙站站长高林生同志, 指着那三米多高的杨树幼苗说: “这杨树就是在一年内长了这么高!”红柳长得不高, 是小灌木, 可是, 它生性泼皮, 好繁殖, 把可以占的地方都占了, 一长就是那么一大丛, 沙子到它面前就过不去, 只好蹲下来安家落户。榆树, 在这里可以算做稀客, 因为它总是生长得那么慢, 可是, 它只要生长下来, 就会很勇敢地守住岗位。 走过了绿色的长城, 还会看到些小长城。这里边主要的是梭梭林带。梭梭, 只能长在沙漠里, 农田是长不了的, 可以说是固沙的王牌。梭梭树只生着细长的绿色的枝条, 上面附有细小的鳞片似的东西, 那也可以算做叶子了。这使人们想到了仙人掌一类的植物。它们就依靠绿色的枝条来进行光合作用, 制造养分。为什么没有叶子呢?叶子是多么奢侈的东西呵!沙漠中没有那么多的水分去供养它。可是, 梭梭的根却是那么长, 深入土中, 长于树干的二倍。只要碰到下雨, 它们就尽一切力量生长, 一昼夜可以长一厘米。至于梭梭种子, 就更灵敏了。平常人说, “豆三麦六, 菜籽一宿”, 菜籽发芽最快, 还要一宿才行。可是, 梭梭籽只要碰到水, 四小时就可发芽生根。沙漠上缺水, 锻炼出它们抓住一切机会利用水分的特性。前几年, 曾经用飞机播了一万多亩梭梭和沙蒿。说到沙蒿, 也是固沙的好东西。沙蒿的种子很轻, 随风到处飘, 很难深入土中, 可是, 它上面有一层胶质, 碰到沙就沾, 沾成了一个小圆球, 一遇到雨水, 它也马上发芽, 随地生长起来。 走着走着, 便看到了许多新月形的沙丘。这些沙丘, 几乎是一个挨着一个的, 象个链子一样。一般有六米到八米高, 最高的达十五米。人们把这些叫做新月形沙丘链。这些沙丘上, 生长着一种白茎淡青叶子的灌木, 叫做白茨。这种白茨, 对于流沙来说, 应该是最好客的主人了。它生在沙丘上, 流沙在哪里压住它, 它就在哪里生根、结果, 流沙只好紧密地团结在它的周围, 形成了沙丘。所以, 人们又把这种沙丘, 叫做白茨沙丘。沙丘为什么成新月形呢?风从哪边吹来, 那边多是斜坡, 而反面却是比较陡的。走在跟前看不出新月形, 在飞机上就看得很清楚了。白茨的固沙功劳很大, 可以说是在前沿阵地作战的了。 在沙丘旁边, 还可以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甘草, 叶子长得乌油油的, 十分茂盛。原来, 沙漠是甘草的故乡。治沙队的胡波同志告诉我, “这儿的甘草, 是有名的王爷地的甘草, 含糖高, 淀粉多。”在沙漠里挖甘草, 一人一天可以挖上二三十斤。最好的甘草, 常有鸡蛋粗, 心发乌, 叫做铁心甘草, 最名贵。“看吧, 谁说沙漠是荒凉的呢?它对人们还有那么大的功劳, 只要人们把它管好就行了。”胡波同志又说, 在梭梭根上, 还寄生着一种宝贵的药品, 那就是苁蓉。在神农本草经里, 曾经把苁蓉列为上品。 我们进入沙漠已经七、八里了。忽然, 看到了一条水渠, 仿佛金色的带子, 把黄河里的水引到沙漠里来了。这条渠, 便是河套西部的一干渠。它伸入到沙漠的中心地带去, 将来要灌溉千百万亩的土地, 为国家提供大批的粮食。这是个伟大的工程。在乌兰布和沙漠中间, 已经出现了大大小小的绿洲。在这些绿洲上, 标上了新的地名, 建设了新的村庄。在途中, 我访问了一些治沙老人。他们谈出了好些治沙经验, 这些经验是: 一、封沙育草, 把流沙变成固定和半固定的沙丘和草滩。二、造防沙林, 春季要早, 秋季要晚, 春季多植树, 秋季多播条, 夏季造林要保墒, 各季造林不露缝。三、引水灌沙, 把黄河水内含有的大量泥沙和草籽, 引入沙内, 促进草迅速繁殖, 改变荒沙为沙壤土。四、设置沙障。用柴草扎防风沙障, 防止流沙危害交通、渠道和村庄。群众治沙的创造是很多的。 经过沙丘, 过了一阵, 便看到一个绿洲了。那分明是一个新的村落, 一面红旗在屋顶迎风招展, 四面是一片庄稼。这儿是巴彦淖尔盟治沙站的一个生产点, 耕种有三百多亩土地。这块可耕地却远不止此数, 有一万七千多亩呢。生产点的马维荣同志说, “这里的土地, 越种越好, 地种熟了, 收的就更多”。这儿除了庄稼以外, 还有许多杏、苹果、葡萄, 将来准备开辟一个果园。在土地四周, 我们又看到新建的林带, 有的刚才发芽, 只有绿豆那么大, 浮在土面上, 有的已经长了一丈多高, 乌洞洞的, 风障一般。高林生同志说, “这里还有许多不速之客, 原来不生长在沙漠里的草木, 现在都随着黄河的水进来了。”黄河的水里带来了大量的草种和树种, 这些外来户, 都安下家来。相反的, 有些本地老户口, 比如梭梭、沙蒿, 因为吸收不了那么多水分, 觉得不太适合, 都慢慢减少, 以至没有了。 乌兰布和沙漠将要被征服, 变成绿洲。沙漠中的居民点, 一天比一天多起来。中共巴彦淖尔盟盟委书记郭全德同志对我说, “今年秋冬, 还要开渠, 把黄河的水, 更多地引到沙漠中来。”我想, 这道道长渠, 便是路路野战兵团了。在沙漠被征服以后, 这儿的海市蜃楼将不是一瞬的幻景, 而是实实在在的奇迹了。�
白夜 人民日报 19620922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