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2009年世界气象日侧记



一夜大风不仅把京城的气温吹低了好几度,也让空气质量骤然好转。3月22日一早,中国气象局例行气象日的开放活动,许多市民涌入,近距离了解天气预报制作、气候知识,与专家交流……
  “今年北京沙尘天气会不会比往年多?”“可吸入颗粒物是怎么规定的?”“天气状况会不会影响空气质量?”
  公众的这些问题,恰恰反映了今年气象日的主题——“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
  天气、气候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尤其是过去几十年,人口增长、能源使用增加和工业发展促使各种气体和颗粒物的排放,使人类的健康受到极大影响,哮喘、心脏病、肺癌等疾病的患病率逐步加剧,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存。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平均每年有20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
  即使臭氧、颗粒物及相关污染物的浓度相对较低,也会对呼吸和心脏健康状况造成长久的影响。科学家和医疗专业人员越来越意识到天气、气候、我们呼吸的空气的成分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据气象专家介绍,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浓度,除了取决于排放的总量外,还同排放源高度、气象和地形等因素有关。风越大,大气湍流越强,大气越不稳定,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就越快。相反,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就慢,往往可积聚到很高浓度,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雨和雪则会将污染物从大气冲刷到地面和海洋,可以对大气起净化作用,但因污染物随雨雪降落,大气污染会转变为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
  目前,气象学家、气候学家和大气化学家正在共同努力,向医疗专业人员和环境科学家提供有关大气中各种气体及颗粒物的分布、浓度和输送过程的预测和分析结果,为减轻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质量所造成的影响做出贡献。
  北京大学物理学专业一位姓张的大二学生,今天是与同学们一起来气象局“上课”的。他告诉记者:“我们选修了《大气科学导论》这门课,来这里参观对学习理论知识很有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实际行动来减少有害气体的释放。比如减少私家车的出行次数,避免露天烧烤、不在户外焚烧垃圾。近20年来,北京的风沙天气大幅下降,也与市民的植树活动有很大关系。”北京市气象台台长郭虎告诉记者,“植物有吸收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和净化空气的功能,是空气的天然过滤器。”
  前一日,北京市气象局联手厂洼社区举办的一场“让社会了解气象,让气象服务于社会”活动,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与气象专家面对面交流。不少市民表示,这种活动让人直观地学到了气象知识,更理解了空气成分的变化不但影响着天气气候,还直接和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每个人的行为都将影响空气质量,都有责任为改善我们周围的空气质量做出贡献。(本报北京3月22日电)
游雪晴 张颖 科技日报 20090323

关键词 科技  创新  生态  荒漠化  防沙治沙  气象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