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见到朱鹮



人工饲养的朱鹮。
  野生朱鹮。
  朱鹮是我国最为稀有的保护动物之一。在陕西省洋县,西线摄制组不但接近了保护站里的朱鹮,而且还拍摄到了非常难得的野生朱鹮的画面。
  刚一进入洋县,西线摄制组就在汉江边的河滩地里发现了几只野生朱鹮。一般情况下,它们都是一雌一雄生活在一起的,很少与同性往来。更令我们奇怪的是,还有好几只白鹭和苍鹭混杂在几只野生朱鹮中间。
  陕西朱鹮保护观察站党委书记翟天庆解释说,朱鹮每年要经历两个时期,一个是繁殖期,一个是游荡期。繁殖期是每年3月到6月,游荡期是7月到10月。现在正处于游荡期,所以朱鹮就从山上的繁殖地陆续返回到了游荡区,吃一些小鱼、小虾、小青蛙之类的“活食”。每年朱鹮进入游荡区以后,常常会集群。11月下旬开始,集群慢慢解体。一直到来年6月份,都是一雌一雄生活在一起。
  “白鹭,苍鹭,都是朱鹮的伴生鸟类。”翟天庆说,一般情况下,有朱鹮栖息的地方,一定会有像白鹭、苍鹭这样的禽类伴随,而有白鹭的地方却不一定有朱。
  陕西朱鹮保护观察站副站长路宝忠说,从朱鹮的历史分布来看,过去在日本、朝鲜、俄罗斯、中国4个国家均有分布。后来,其他3个国家的朱鹮都消失了。现在,全世界惟一的野生朱鹮分布地只有中国。
  自朱鹮在中国被发现以来,路宝忠一直从事朱鹮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他所任职的陕西省朱鹮保护站,一方面承担着朱栖息地的保护工作,另一方面也承担着朱鹮人工饲养繁育的工作。从1990年起,朱鹮保护站工作人员在抢救收养野外老弱病残朱鹮的同时,也开展了朱鹮人工饲养繁育研究。他们对朱鹮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怎样能够尽快繁殖进行了专题研究。后来这项研究获得了成功,不仅在洋县建立了人工种群,而且帮助北京动物园、日本佐渡、陕西楼观台建立了人工种群。
  路宝忠说,进行人工种群饲养的最终目的是要把朱鹮放归到自然界中。今后,他们将对人工种群进行野化,进而把朱鹮从人工饲养条件下、从笼子里面解放出来,让它们回归自然,增加整个野生种群的数量。
  花园保护所是位于洋县朱鹮保护区核心地区的一个保护站。听说那里有一只刚刚被救助的朱鹮,我们马上赶到了那里。那是一只编号为43号的野生朱鹮,个子很小,精神萎靡不振。花园保护所观察员白文清特地抓来几条鱼给它吃。“这种鸟要不是人抢救,给它喂食的话,在野外,它飞不起来,慢慢就死掉了。”白文清说。
  同是花园保护所观察员、站在一旁的张跃明说,朱鹮是一个叫丁潇的小男孩送来的。由于保护所人员有限,这几年,被救助的朱鹮90%都是群众从野外抢救回来的。三四十只朱鹮因此活了下来。
  自本报 中国绿色时报 2004-8-25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