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五峰后河原始森林里的动物世界



红腹锦鸡(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中国特有鸟种)


豹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鬣羚(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斑羚(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毛冠鹿(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野猪成群结队出来觅食


黑熊(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花面狸(珍贵野生动物)


红腹角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并被列入世界濒危鸟类名录N级)

三峡晚报讯 黑熊、毛冠鹿、豹猫……这是一组首次公开发表的动物照片,它们生活在五峰后河保护区的密林里,由30部分布在大山里的红外线热感相机历时3年摄下。本期《峡江视界》,带您走进动物世界。(图由后河保护区科研所提供)
本报记者李传平 通讯员向启波 李纳 图/文
12月17日中午,在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大山密林里,经过四五个小时的艰苦跋涉,后河保护区科研所的工作人员气喘吁吁地来到一棵大树下,取下绑在树干上的一部迷彩相机,换下相机里的储存卡和干电池。
这是红外线热感相机,只要有动物从前面经过,相机就会监测到动物的体温并完成拍摄。这些相机具有防水功能,电池可持续工作两三个月。从2012年7月开始,后河保护区科研所在保护区10340公顷的区域内,放置了30部这样的相机,来监测野生动物。安装这些相机,可花费了科研所不少精力,工作人员曾为安装一部相机在山上待了三天,还有人在安装相机时摔伤、被马蜂蜇伤。
但相机的作用很快就体现出来了。“借助这些相机,我们很容易就获取了黑熊的照片。”后河管理局副局长向明喜指着电脑上一张黑熊孤独行走的照片说,之前要想获取黑熊的照片非常困难。此前,科研所对动物的监测主要靠工作人员在山上寻觅,难得看到熊的影子,最多只能看到熊的脚印、皮毛,或者听到熊的叫声。而现在,借助这些分布在大山里的相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动物的照片,并且可以直观看到它们的群体数量。
在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这些相机立下了汗马功劳,共获得照片2万余张,视频资料1500多段,其中有价值的照片8000余张,视频400多段,从照片中鉴定出15种兽类,18种鸟类。像毛冠鹿、斑羚、豹猫的幼崽等平时难得一见动物的照片,都被分门别类地保存在科研所的电脑里。“今后,我们会重点捕捉华南虎、金钱豹等珍贵动物的踪迹,说不定山上某部相机就会拍到它们的照片。”后河保护区科研所所长朱晓琴说。
有了这些动物的照片,还可以根据相机的位置来分析其活动范围,为动物保护提供基础。相机被安装之后的第一年冬天,科研人员发现本应定居在高海拔的猴子出现在低海拔处,身体瘦弱且携老带幼,还会啃树皮。而猴子是定居动物,老弱的猴子也很少出来觅食。根据这一反常现象,科研人员分析,可能是高海拔的积雪导致猴子缺食,它们只好从山上迁徙下来。于是,科研人员便在每隔几天就去给猴子投食,为它们提供保护。
注:本版所刊登的动物照片由后河保护区科研所提供,均为首次公开发表。
李传平 向启波 李纳 三峡晚报 2015/12/24

关键词 生态  生物多样性  野生动物  鸟类保护  图片  焦点新闻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