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湖北宜昌以林长制助力实现绿富共赢



  湖北省宜昌市是三峡工程、葛洲坝工程所在地,绿色为其天然主色调,成就江湖形胜的万千气象。近年来,宜昌市充分发挥林长制引领作用,坚持护绿、扩绿、兴绿,推动各项林业重点工作提质量、上水平,进一步筑牢长江三峡生态屏障。2024年4月,宜昌获国家林草局林长制激励表扬。
  全面推行林长制是“国之大者”,是一项战略任务和系统工程。多年来,宜昌市高标准统筹推动林长制工作走深走实。目前,全市8010名林长累计巡林8万余人次,2024年仅市县两级林长就解决重点难点问题115个。在全市全面推行林长制网格化管理,着力构建覆盖全域、权责明确、精准高效的林长制网格化管理体系。出台宜昌市“林长制+生态司法”联动协作机制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林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工作机制,形成“林长+生态司法”市级品牌。创新“山头林长”植绿护绿,56家市直单位将包保山头作为常态化义务植树基地。
  宜昌市服务大局有力有效,向上争取中央、省级预算内到位项目资金6.78亿元。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白马山生态公园建设顺利推进。建立三峡(坝区)统筹发展和安全综合试验区建设项目库,编制《宜昌市绿色生态空间体系规划》,谋划储备一批项目。完成林地报批349宗1.8万亩,办理重大项目涉自然保护地审批事项19件,有效保障了三峡水运新通道、十宜高速、襄宜高速等一批“四个重大”项目建设涉林要素需求。开展城区65处重点绿地优化整合,清理出园内耕地及建设用地等7860亩,为城市发展积蓄后劲。
  为守牢守稳全市生态安全,开展宜昌市森林火灾重大隐患动态清零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制止野外违规用火436起,全市30年未发生较大以上森林火灾。全市共清理松病枯死树42万株,同比下降5.3%,实现连续5年下降。成功拔除猇亭、五峰等4个松材线虫病疫区,在省级五年攻坚中期评估中获评A档。积极整改中央环保督察涉林问题,全市历年来495个自然保护地“绿盾”问题全部整改完成。出台加强资源管理八条措施,违法数量及面积同比大幅下降。发布湖北地市州首个野生动物及栖息地保护规划。枝江金湖国家湿地公园入选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保护典型案例。
  宜昌市为进一步提升生态质量、水平,编印宜昌市“绚丽花城”建设规划(2024—2028),聚焦道路、公园、节点、水系、山体五大重点,完成项目447个。完成中央财政造林补助1.4万亩,开展各类集中义务植树活动300余场,乡村“四旁”植树200余万株。不断修复山体,提升林相质量,改善森林景观,实施森林景观质量提升示范项目300余个。新增车溪收费站、宜昌北收费站等门户节点25个,新改建镇镜山公园、锦湖公园等赏花公园15个,建成口袋公园57个,儿童公园完成升级改造并开园。推出“花漾时光”系列活动、花田花海82万平方米,各种花事活动精彩纷呈。
  随着生态持续向好,推动生态富民惠民。宜昌市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印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重点任务措施清单、集体林权流转交易规则等,在集体林采伐改革、林权纠纷等方面开展有益探索。长阳县完成2869户林地确权登记,在全省率先妥善解决林权确权遗留问题。探索林业碳票制度取得重大突破,长阳县、秭归县相继签发湖北省和三峡库区首张林业碳票,2张碳票首个5年核算期碳减排量共7.95万吨,市场预估值达800万元。在全省建立首个市级“林业碳汇+生态司法”协同机制,长阳、秭归两地在18起涉林案件中引导违法行为人认购4218吨林业碳票碳减排量,交易额达39万元。做大做强林特产业,统筹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机制,持续培育发展林下药材、花卉苗木、林下养殖、森林康养等林业产业。2024年,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达726亿元,同比增长4.4%。(黄文云)
     中国绿色时报  2025-04-07

关键词 林长制  生态司法  森林保护  生物多样性保护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林业产业  宜昌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