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比克位于非洲东南部, 东临印度洋和莫桑比克海峡, 海岸线长二千六百公里。沿岸有许多天然良港。面积七十九万九千三百八十平方公里, 人口有一千二百六十一万五千(1981年官方估计)。莫桑比克部族众多, 绝大多数属班图语系。首都马普托, 马普托港是非洲有名的现代化港口之一。 莫桑比克是个农业国, 土地肥沃, 资源丰富。人口的90%以农业为生。主要农产品有玉米、高梁、稻米、木薯、腰果、棉花、甘蔗、椰干和剑麻等。莫桑比克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腰果生产国和出口国。近几年由于连年干旱等各种原因, 造成粮食歉收, 主要农产品产量下降, 每年需进口几十万吨粮食。莫桑比克的矿产资源有煤、铁、铜、金、钽、铀、铝、石棉、钻石、天然气等。但大部都未开采。全境面积的四分之一为森林覆盖。工业主要是加工工业, 如制糖、制茶、剑麻、烟草、腰果、纺织、木材、水泥、粮食和食品等。 公元十三世纪时, 在这片土地上曾建立过繁荣的莫诺莫塔帕帝国。1505年, 葡萄牙殖民者侵入。1884—1885年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柏林会议上, 莫桑比克被划为葡萄牙殖民地。在葡萄牙殖民主义者统治的近五百年中, 莫桑比克人民进行过无数次英勇反抗。1891年的巴卢埃族起义, 持续达二十五年之久。二次大战后, 在莫桑比克解放阵线领导下, 1964年9月25日, 在德尔加杜角省的沙伊镇打响了反抗葡萄牙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第一枪, 从此展开了长达十年的武装斗争。英勇的莫桑比克人民终于在1975年6月25日宣告独立。 独立九年来, 莫桑比克在清除殖民主义残余, 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 恢复和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方面, 取得了不少成就。莫桑比克宣布, 将种植园主遗弃的土地收为国有, 大部分土地建立了农场, 一部分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莫桑比克政府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为改变农业落后状况, 采取多种措施, 如大量增加农业投资、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 在加强对合作社和国营农场领导的基础上, 允许和支持私人办农场等, 以改善人民生活。近几年莫桑比克政府积极调整政策, 除鼓励私人工商企业外, 还注意吸收外资和兴办合营企业, 引进外国技术和资金, 勘探和开发本国的石油资源。目前, 莫桑比克政府正在不断探索适合本国情况的发展道路, 建设自己的国家。 莫桑比克政府对外奉行不结盟政策, 坚持反帝、反殖、反对种族主义, 积极支持南部非洲人民的正义斗争。 中国和莫桑比克人民长期以来就保持着在反帝、反殖斗争中建立起来的战斗友谊。莫桑比克独立和中莫建交后, 两国人民一直珍视这种友谊。1979年1月, 当时担任副总理的李先念同志对莫桑比克进行了友好访问。这次萨莫拉总统是第五次来我国访问, 这次访问必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和传统友谊。 施静舫
施静舫 人民日报 1984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