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40%的国土是草原。草原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草地畜牧业生产基地。在我国建立草业试验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优势。当前,我国草业发展还存在产业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不足,饲草料生产供应不足,饲草生产、畜牧养殖缺乏优质品种等问题。
草业试验区建设旨在解决新形势下我国草原畜牧业发展中的卡点、堵点及重大关键问题,关系到牧区生态、生产和生活。草业试验区建设将在生态环境适宜、生产潜力大的地区重振草产业和畜牧业,同时控制草原载畜量,让草原更好地休养生息。
为此,全国人大代表、蒙草生态集团创始人兼科研总负责人王召明建议,支持内蒙古因地制宜建设现代草业试验区,打造单个500万亩以上规模草业试验区,将内蒙古草业试验区建设列入国家“十五五”规划。
一是在降水量300—400毫米区域的天然草原,主要是蒙东地区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推广草原保护修复和现代化集约化畜牧业模式,打造退化草原生态修复试验示范区。
二是在内蒙古西部沿黄河流域,建设规模化人工草地,实施集中圈养模式,充分利用地表水和自然降水,有效利用冬季流凌,建立存蓄水池,打造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畜牧业养殖示范区。
三是结合“三北”工程,在平均降水量250—400毫米区域的“空白沙地”建设规模化示范性国产草籽制种生产加工厂,通过生态修复增加牧草供应量,集中连片发展饲草、种业,打造草种、饲草生产示范基地。
四是在内蒙古西部中低产田、草原和耕地结合交叉区域、土地肥力贫瘠的边际土地,发挥苜蓿、草木樨、野大豆等牧草种植固氮固碳作用明显的优势,实施草田轮作,发展盐碱地种草,打造土壤地力提升试验区。
五是在草业试验区建立大型规模化养殖场,加强优质牛羊新品种培育,增加畜产品产出,降低进口和饲养成本。通过草业试验区建设和规模化养殖,加强优质高产牛羊新品种培育,缩短养殖周期、降低成本、减轻草原承载压力,提升畜产品增速和质效。
六是借鉴国际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结合草业试验区实际情况,形成从育种、种植到生产、销售的循环产业链,将试验区打造为世界草业中国样板,构建起国际、国内销售网络体系。
王召明还建议,支持内蒙古先行先试与现代草业试验区建设相适应的政策。
一是鼓励在草业试验区内土地连片种植,发展适度规模草产业经营。
二是实施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对参与国产草籽生产繁育、规模化饲草田建设的企业赋予一定期限的土地运营使用权。
三是拓展融资渠道,融合“三北”工程、乡村振兴资金,建立政府牵头、全民参与、全民分享模式,构建多渠道投入资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草业试验区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全过程。
四是将一定比例规模的苜蓿、燕麦、黑麦草等牧草,纳入耕地种植结构,开展草田轮作、草粮轮茬。(果叮咚)
中国绿色时报 2025-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