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9月26日报道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9月25日在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启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 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的三大目标、未来发展思路已经确定, “网络”初期的十二项重点活动领域也初步明确。目前, “网络”秘书处对外运转、“网络”网站正式开通, 并对外发布“网络”框架文件。
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的倡议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提出的, 为落实好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倡议, 国家林业局与外交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和中国气象局等五部委组成了“网络”部际筹备协调小组, 会同外交部与美国、澳大利亚进行三次磋商, 形成了“网络”框架文件, 就“网络”的定位、目标、功能、活动领域、运行机制、资金机制等达成了共识。
“网络”建设的三大目标, 一是促进区域内森林恢复, 开展造林和再造林, 为实现“2020年之前达到APEC区域内各类森林面积增加2000万公顷”的目标作出贡献; 二是加强区域内森林可持续管理, 提高森林质量, 包括减缓和应对气候变化, 增加碳吸收量; 三是提高区域内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和社会经济效益,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这三大目标的核心就是提高森林的经济、生态、环境功能, 并持久地利用森林的这些效益。
“网络”未来的发展思路是: 以区域合作机制形式, 经过2~3年的运行, 推动“网络”向可持续性的、具有强大吸引力和生命力的林业国际性组织发展。
祝列克在会上介绍了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的内容、功能和特点。“网络”的主要内容包括, 搭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在森林恢复和可持续管理方面的信息交流平台, 提供技术支撑, 加强林业领域的合作, 增强成员的森林恢复和可持续经营能力。“网络”的功能是, 扩大亚太地区的森林面积, 以实现APEC会议提出的造林目标; 提高造林质量, 以达到增加森林蓄积量的目标; 推动亚太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 以缓解木材短缺、气候变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危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突出问题。具体功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即推动信息共享, 促进实际合作, 开展政策对话, 增强能力建设。该“网络”具有开放性、互补性两大重要特点。
祝列克说, “网络”的活动领域将涵盖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各个方面。考虑到“网络”所处的发展阶段, 目前已初步确定了“网络”初期的重点活动领域。主要包括十二个方面: 国家林业规划、政策的制定及决策; 森林可持续管理和恢复的经济激励措施; 加强林业相关机构建设, 促进林业制度改革; 开展森林资源清查、监测与评估; 研究森林与气候变化, 森林恢复技术与方法; 提高森林质量, 促进森林健康; 加强森林执法与行政管理; 提高基层森林经营管理技能; 发展社区林业企业; 加强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 加强私有部门与公共部门的合作; 加强宣传, 提高公众意识。
据介绍, 亚太地区森林资源丰富, 世界上10个森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中, 有8个国家处在亚太地区。而这一地区用于生产用途的森林中, 有40~50的森林需要进行恢复。对亚太地区的森林进行恢复与可持续管理, 不仅有助于减少碳排放、增加碳吸收、缓解全球变暖, 而且有利于亚太地区森林工业的发展, 减缓依赖森林资源维持生计地区的贫困问题。
(齐联) 2008-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