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亚林所科研团队在核桃仁成熟过程中酚类物质轮廓动态变化取得新突破



  近日,亚林所质检中心研究团队在农林科学领域权威期刊《FOOD CHEMISTRY:X》(食品化学-X,一区期刊,IF=6.5)上发表了题为“Maturation-induced changes in phenolic forms and their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walnuts: A dual view from kernel and pellicle(成熟诱导的核桃酚类形式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从种仁和种皮的双重视角)”的论文。研究团队通过UPLC-MS/MS技术,全面解析了核桃酚类物质随成熟过程的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特征,揭示了核桃发育期间的关键差异代谢酚类物质,为核桃的最佳采收时机及高值化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核桃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成熟过程中的酚类物质轮廓动态变化及其与功能的关系一直是个科学谜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团队采用UPLC-MS/MS技术,系统评估了不同成熟阶段核桃中的酚类物质含量。结果表明,游离酚为主要存在形态,在种仁和种皮中占比分别高达44.57%和56.54%。利用OPLS-DA分析,在种仁和种皮中分别鉴定了5种和8种成熟敏感酚类物质(MSP)。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SP与抗氧化活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 > 0.75,p < 0.05)。此外,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了涉及这些变化的三大关键代谢途径,并构建了MSP的代谢途径网络图。
  论文第一作者是亚林所2022级在读研究生崔茂凯,通讯作者是刘毅华研究员。研究工作得到了浙江省科技厅“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编号:2023C02034)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基础研究基金(项目编号:CAFYBB2019QD002)的支持。(刘毅华)
     中国林科院  2024-10-16

关键词 核桃  酚类物质  代谢  抗氧化活性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