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保护生态和发展生产并重 东宁县创新机制 治理水土流失








东宁县把保护生态当做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机制上鼓励社会力量植树绿化,提高成活率,治理水土流失。今年春季共完成造林面积1万多亩,其中退耕还林3756.4亩;插柳护岸65.6千米,面积1807亩,是去年的3倍多;侵蚀沟治理845.5亩,在全县开了这项工作的先河。
地处中俄边境的东宁县,被称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尽管森林覆盖率较高,但由于许多耕地处于山坡上,植被破坏严重。下暴雨时耕地上形成一道道水冲的深沟,这就是侵蚀沟。
今年县里把治理任务下到各乡镇,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各村按照:“谁的地头,谁负责”的原则,在沟内坡陡处拦腰筑起浆砌石谷坊,在坡度较缓处采用柳编谷坊,下雨时拦截泥沙。沟两边栽树,种上紫穗槐固土。
全县大量的侵蚀沟每到雨季就把沙石冲到河床,全县每年损失耕地达500多亩,还形成了大量无法耕种的河滩地,遇暴雨时阻塞河道,危及农田。
今年,县里出台了优惠政策,鼓励个人承包河滩地植树造林,当年秋天验收,成活率达到85%,由县里给办林权证,承包期50年。县水保办接到一块150亩的河滩地治理任务,主任辛维成等4位职工各集资1.5万元,完成了客土造林。辛维成说:这些速生杨每棵每年增值10元,10年后就是110多万元。
有的村大家抢着包河滩地,村里采取竞价发包,老黑山镇太平沟村一块河滩地由底价100元竞到2.9万元,全村这一项共收入3.7万元。 绥阳镇联兴村的朱永山,公开招标包了310亩河滩地,投入近20万元栽了速生杨。这种以发包、承包、产权、管护、收益互相促进的机制,收到了综合效益。
全县大大小小的河流两岸由于植被破坏,下暴雨时河流经常改道,冲毁耕地。对此,县里给每个乡镇每年下了10公里插柳护岸的硬任务,镇里把任务分解到村,村委会主任是第一责任人。不仅栽上,还要有专人管护,第二年看成活率是否达到85%,并与村干部的收入挂钩。
在各乡镇的河道边,记者看到两岸都插着大姆指粗的柳条,绝大多数已发芽。在道河村,一条小河的转弯处紧挨着一家农户的庭院,院墙边的柳条有一人多高,生长茂盛。女主人对记者和当地林业部门的领导说:“以前这条河发水时,险些冲毁院子。前些年插上了柳条,比用沙袋效果好多了。今年政府把这条河都插了柳条,希望今后一定要管护好,别象前些年那样栽上后没人管。”
县长孙永先说:“这项工作一定常抓不懈,最近发现个别人把已退耕还林的地又毁林种地,对此一定依法查处,严禁盗捕林蛙,偷猎野生动物等行为。再过几年,实现所有沟岔树木繁茂,林间鸟语花香,全县青山绿水的良好生态环境。
魏久纯 王良武 曹秀山 牡丹江市委新闻中心 20060531

关键词 绿化  造林  生态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  图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