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局政府网9月12日讯 8月27日至9月3日,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研究员汪杰带队深入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地带, 开展保护区陆生野生动物调查。该项目为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多方筹措资金组织开展的自列项目, 旨在全面掌握祁连山保护区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丰富, 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种质资源库和遗传基因库。1992年2月, 在林业部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召开的“中国自然保护优先领域研讨会”上,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被确定为40个具有国际意义的保护区之一。1994年,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确定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优先保护区之一。1995年9月,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被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批准纳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保护区建立以来特别是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 区内野生动物种生存条件有了显著改善, 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得到了明显恢复。但是, 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未再做过全面调查, 野生动物种类数量及栖息环境现状没有系统的调查资料, 导致野生动物保护缺乏科学依据。为此, 保护区管理局决定自筹资金开展保护区陆生野生动物调查, 全面掌握祁连山保护区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
此次调查不再猎捕标本, 而是采取了高倍照相机、摄像机、安放红外线照相机等新的调查方法和新的调查技术, 调查过程中不再伤害野生动物。该项目将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分布情况、栖息地现状及保护状况、种群数量及发展趋势、分布区的社会经济状况、繁育利用及贸易状况、影响野生动物资源变化的主要因子等方面进行全面、科学的调查。该项目从2011年启动实施, 汪杰局长自项目启动以来, 已带队3次到野马大泉、寺大隆、冷龙岭等地实地调查, 并派技术人员到各保护站进行调查。现已完成多个样区的调查, 发现并拍摄到了了大量陆生野生动物的羽毛、足迹、活动痕迹以及活体, 尤为重要的是拍到了雪豹、棕熊、猞猁等珍稀病危野生动物活体照片。
通过这次调查, 可全面掌握祁连山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现状, 搜集保护区陆生野生动物种类分布、种群数量及栖息环境的相关数据, 同时通过此次调查在保护区选择建立多个野生动物监测点和监测样带, 为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决策、日常管理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李元鸿)
甘肃省林业厅 201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