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图片

西伯利亚鹤




编号 phto0000005228

资源名称 西伯利亚鹤

学科分类 220.1070;森林植物学 

关键词 资源  分离  国家公园  动物园  生物  个体  亚纲  自然保护  减少  湿地  芦苇  红皮  分布  种群  干扰  等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栖息地  特化  人为干扰  环境  森林  蒙古  印度 

简要介绍 Grus leucogeranus 今鸟亚纲 鹤形目 鹤科 鹤属 在世界范围内,西伯利亚鹤有3个分离的种群,即东部种群、中部种群和西部种群;东部种群在西伯利亚东北部繁殖,在长江中下游越冬;中部种群在西伯利亚的库诺瓦特河下游繁殖,在印度拉贾斯坦邦的克拉迪奥国家公园越冬;西部种群在俄罗斯西北部繁殖,在里海南岸越冬。西伯利亚鹤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从东北到长江中下游,迁徙时见于河北(滦河口、北戴河),内蒙古(赤峰、达赉湖、兴安盟、哲里木盟),辽宁(双台河口、大连),吉林(莫莫格、向海),黑龙江(扎龙、林甸),安徽(武昌湖、升金湖、莱子湖),山东(黄河三角洲),河南(黄河故道、黑港口)等,越冬地主要在江西(鄱阳湖)和湖南(洞庭湖),越冬期间零星个体见于辽宁瓦房店、江苏盐城和东台、浙江余姚、山东青岛沿海以及新疆霍城等。 国际鹤类基金会于1981年、北京动物园于1989年先后对雌鹤进行人工授精,经人工孵化繁殖成功;合肥野生动物园于2000年,在圈养条件下使1对西伯利亚鹤自行选偶交配,自然繁殖成功,其后,2001年、2002年均再次繁殖成功。在繁殖地受到的干扰相对较小,主要受到石油开采和森林砍伐的威胁,当亲鹤不在巢边时,卵常被贼鸥、北极鸥和银鸥吃掉。在集结地、迁飞停歇地和越冬地,主要的环境压力是由于人口增加和经济迅速发展导致湿地和鱼、芦苇等生物资源的丧失与破坏,以及放牧、使用非法渔具捕鱼等人为干扰;三峡工程运行有可能使长江中下游湿地的水面减少,从而对在此越冬的西伯利亚鹤和其他鹤类产生不利的影响。西伯利亚鹤是对栖息地要求最特化的鹤类,对浅水湿地的依恋性很强。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极危(CR);《华盛顿公约》CITES濒危等级:附录I ,生效年代:1997年;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一级,生效年代:1989 年;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濒危生效年代:1996年。

图片分类 动物世界 

资料来源 搜狐科学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