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两周年纪实



海南长臂猿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供图


红蹼树蛙 陈泽锋摄


海南热带雨林独木成林现象 孟志军摄


宽带溪蟌 陈泽锋摄


海南热带雨林巨叶现象 卢刚摄

  碧海蓝天,海岛猿啼。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地处海南岛中部山区,总面积4269平方公里,是我国分布最集中、类型最多样、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这里物种丰富,生物多样性指数与亚马孙热带雨林相当,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
  为保护好这片“国宝”雨林,2019年7月,国家公园管理局印发《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2020年6月,国家林草局印发《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试行)》;2021年9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2023年8月,国家林草局发布《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23—2030年)》。
  从试点到设立、从建设到发展,海南省将国家公园建设作为“国之大者”,列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的六大标志性工程之首,推进雨林生态修复,打造绿色生态屏障,改善社区居民生活,开展各类宣教活动,使海南热带雨林重焕蓬勃生机,让“人人为雨林、人人爱雨林”的国家公园文化深入人心。
  体制机制创新让雨林活力焕发
  作为我国首批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之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以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为基础,探索出一批具有推广价值的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成果。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条例(试行)》等地方性法规先后颁布,《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重点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印发,《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搬迁方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权力和责任清单》等先后制定实施……海南以法制建设为抓手,建立并持续完善国家公园支撑保障体系。
  “海南坚持高位推动,成立省委书记挂帅的国家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协调国家林草局分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实行局省共建,高位推进国家公园建设。设立7个管理分局,创新建立省、市县、社区多层级的协商机制、执法派驻双重监管体制以及‘智慧化+网格化’的管护模式,强化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护管理。”国家林草局挂职干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王楠介绍。
  2021年,海南省人民政府第302号令决定,国家公园内42项林业行政处罚事项,由海南省公安厅森林公安局及其直属分局行使,其他行政执法实行属地综合行政执法,执法监督工作步入正轨,开创了公安机关在国家公园范围内行使林业行政处罚权的先例。
  管理局各分局接续组织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专项行动、清山行动,联合森林公安、驻国家公园执法大队开展护绿专项行动。2022年,海南热带雨林没有发生破坏森林资源等重大案件。
  筑牢雨林绿色生态屏障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南渡江、昌化江和万泉河等海南三大江河的发源地,也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及物种集中分布区,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原真性。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设立,将20余处分散管理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区域的雨林斑块整合在一起,解决了人为割裂、保护空缺等问题。”海南省林业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周亚东介绍。
  综合考虑管理强度、管理目标、资源特征差异等因素,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设置核心保护区与一般控制区,并保留若干“天窗社区”。同时,将园区内41个水电站清退或整改。
  在白沙黎族自治县县城附近的新高峰村,一幢幢生态搬迁后的黎族特色民居整齐布列在空旷的平地上。“在政府的宣传引导下,村民们的生态保护意识逐渐觉醒。”老支书符贵春说。
  用园外国有土地置换园内集体土地。生态搬迁涉及国家公园范围内4个市县、核心保护区11个村1885人。搬迁后,人为破坏行为明显减少,雨林得到休养生息。目前,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搬迁完成度达到99%。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是海南长臂猿这种全球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的唯一栖息地。“我们正在加快打造野生动物生态廊道,扩大海南长臂猿等生物的栖息地。”霸王岭分局宣教科普信息中心副主任韩文涛说。
  黎族海南长臂猿监测队员刘辉勤已经连续跟踪监测海南长臂猿6年了,亲历了海南长臂猿种群恢复点滴。“红外摄像机等各类监测设备的使用,让我们更易监测海南长臂猿各种群的情况,尽管辛苦却很有成就感。”
  在“智慧雨林”平台监控中心大屏幕上,树上“荡秋千”的海南长臂猿、护林员巡护路径等一目了然。“智慧雨林”项目2021年启动建设以来,由卡口监控相机、振动光纤、振动传感器以及红外线热感应触发相机组成的“电子围栏”已在多个片区开展建设,逐渐实现对进入监控区域内的人、车、动物24小时监测。
  “尖峰岭分局还与科研院所针对珍稀濒危野生哺乳动物,建立起120个监控布控点及监测样地和390个地栖动物监测样区,开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群普查监测与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尖峰岭分局副局长杨世彬介绍。
  旗舰物种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恢复至6群37只,中华睑虎、尖峰水玉杯、海南小姬蛙等新发现物种数量超过54种,中华穿山甲、圆鼻巨蜥等多年未见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重现雨林。“通过国家公园建设,将空间让给雨林的诺言正在逐步兑现,海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园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王楠说。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雨林方舟
  早在1986年,林业部就依托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设立了海南尖峰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近40年的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科研资料。
  “近年来,监测研究发现了7个新物种、10多个海南新分布物种,阐明了热带森林的固碳机理及影响因素,评价了气候变化对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影响等,成果有力支撑了海南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等工作。”热带林业研究所尖峰岭国家生态站副研究员周璋介绍。
  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的成立,汇聚了国内外300余位各领域专家学者,为国家公园建设提供智力支撑。2019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为2045.13亿元,为探索“园”“地”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于热带雨林,保护是第一位的,但保护不是机械式的,生态产业化之路已经进入探索阶段。”王楠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与相关市县政府共同谋划推动国家公园入口社区规划建设,开启持续5年的“雨林与您”等体验活动,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
  2022年,“雨林与您”体验活动在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启动。
  “今年,体验活动将来到吊罗山,以品牌活动‘雨林·山水时光’乡村实景演出为核心,带动吊罗山全线体验,雨林+餐桌、体育、诗歌、乡村等多类型的文体活动精彩纷呈,推出多样的旅游体验产品,为社区居民带来新的收益点。”“雨林与您”体验活动总策划、雨林·山水时光实景演出总导演林青介绍。
  特别策划“家乡的歌”海南雨林自然音乐汇也将在吊罗山天湖湖畔上演,选取海南脍炙人口、经久流传的经典音乐进行全新编创,展现人与自然相生相伴、生生不息的文化交融。
  今年年初,《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旅游专项规划(2022—2030年)》通过专家评审。根据《规划》,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将打造五大产品体系、200多个生态旅游产品。
  “我们正在认真谋划国家公园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国家公园建设将与周边游憩市场实现‘合作共赢’。”海南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述超信心满满。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分局水满管理站站长王道真巡山护林近20年,除了日常巡护,他又多了一项新使命。“国家公园设立之后,经常会有小朋友来五指山开展科普宣教活动,有时间我都会陪同讲解保护。五指山是我们从父辈手中接过来的,我们也要把好生态留给后代。”
  2020年9月,海南省10所学校挂牌成为第一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学校,目前已策划多场自然科普教育进校园活动,环保志愿者、自然体验导师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研发、讲解课程。
  《规划》提出,到2030年,野生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将达到50只以上,人工林退出商品性经营面积达到500平方公里,主要水体I—II类水质比例达到100%,完成本底资源调查,全面建成天空地一体化等监测监管平台、科技支撑平台、教育体验平台,自然教育受众达到300万人次,将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成为热带雨林珍贵自然资源传承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范。
  这艘承载着热带雨林无数生灵的生态方舟,正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黄山)
           中国绿色时报 2023-10-12

关键词 海南  热带雨林  国家公园  生物多样性  生态修复  生态屏障  体制机制  图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