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浙江庆元创新“国储林+国乡合作”发展新机制



复层林改造

  庆元县地处浙南闽北,是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候选区百山祖片区核心地,全县森林覆盖率85.92%、居浙江省前列。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庆元县农村普遍存在缺乏造林技术、林地分散、林地经营管理不善等问题。为此,庆元县推出“国乡合作”经营模式,采取国有林场出资金、技术,村集体和林农出林地,收益按比例分成的模式(即“国乡合作造林”模式),迅速治理荒山、恢复森林资源,营造了30多万亩人工用材林,为全县林农营造了绿水青山的资源本底。
  随着农村劳动力逐渐紧缺,渐渐出现了兑现慢、收益不高、合同延续难、延包难等问题。为及时解决新问题,2023年以来,庆元县开展国乡合作经营改革试点,结合国家储备林(即国储林)建设,创新“国储林+国乡合作”发展新模式,通过流转收储方式建设15.9万亩国储林,既实现为国“储材”,又实现为民“生财”。
  2023年8月,庆元县正式启动国储林项目流转试点工作,获得国有银行9.6亿元授信。截至目前,该项目已达成收储意向8.6万亩,完成林木资源评估8.6万亩,签订林地流转合同8.5万亩,挂牌5.2万亩,挂牌资金1.3亿元。
  庆元县成立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领导为正副组长,发改、经商、财政、国投等15个部门和19个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建立国储林项目工作清单,明确节点任务。同时,由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牵头组建政策指导组和项目建设组,内设综合协调、政策研究、收储清单、评估指导、评估复核、宣传指导、合同签订、银行融资等8个专项组,有序推进国储林项目建设。
  延续原有股份制合作模式,庆元县采取“国企出资金、林场出技术、林农出土地、山权不变、林权共有、收益按比例分成”的合作模式,林农、公司按四六比例分成,创新设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为林权流转中转站,国企、林场、村集体和老百姓之间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处理。
  由庆元县国企公司作为建设主体,负责林业投融资、资产资本运作、开展全县商品林合作经营等事项。一是林农无须考虑经营管理、支付造林成本,将山林交给经营单位即可分成,且合同期满后权属不变。二是收益提前预付,到期后按“多付不还、少付补足”原则结算,解决村集体和农户收益滞后问题。三是由村集体组织流转并开展新模式合作的,经营主体将让利村集体3%的收益,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
  通过实施国储林项目,庆元县将原先营造杉木林的单一经营模式转变为“杉木大径材+珍贵树种”等复层林培育模式,构建混交、复层、异龄多功能森林,或将国储林景观资源与固碳增汇能力提升及林下中药材、食用菌种植等有机结合,开展“森林康养+碳汇交易+林下经济”特色经营,着力提高碳储量和经营效益。
  经过不断摸索实践,全县国储林建设成效显著。
  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国储林项目将分散在千家万户的山林集中流转到国有经营单位,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极大提高林地产出效益。经测算,第一轮国乡合作造林基地村集体和农户分红按40%计算,每亩收益一般可达4000元,立地条件好的山场可达6000元,年均收益每亩约150—200元,是现行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38元/亩·年)的5倍。
  推动山区群众共同富裕。庆元县第一轮国乡合作造林涉及全县16个乡镇231个自然村8万多人。现有国乡合作基地林木材积144万立方米,按木材单价每立方米800元计算,当前村集体和林农所有林木价值可达4.6亿元。2000年以来,国有林场已发放给村集体和农户林木收益1.5亿元,同时,林场每年还可解决群众就业500人,增加劳务收入2000万元。
  全面增强森林碳汇能力。国储林基地森林质量、森林蓄积量远远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基地现存活立木蓄积240万立方米,商品林亩均蓄积12立方米,高出全县林地亩均蓄积6.5立方米。庆元林场、实验林场、永青国有林场经营范围内的森林覆盖率均95%以上,是开展森林碳汇项目开发的主要后备基地。
  未来,庆元县将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持续开展流转收储。理清经营思路,做好“国储林+”后半篇文章,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支持,提高国储林经营效益,保障可持续经营,打造林业共富新样板。(郭琳 陈奕浪 刘刚)
    中国绿色时报  2025-03-21

关键词 国储林  国乡合作  森林康养  碳汇交易  林下经济  浙江庆元  图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