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大兴安岭集团:实干为笔绘就北国边塞美丽风景线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所属南瓮河国际重要湿地


图强林业局龙江第一湾国家4A级景区


加格达奇林业局防灭火队员长途奔袭、实战演练


松岭林业局杜鹃花节游人如织


工人在加工神州北极木业木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树立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的理念,在保护的前提下让老百姓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增加收入。坚持造林与护林并重,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决不能让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之功毁于一旦。坚持林下经济和旅游业两业并举,让北国边塞风光、冰雪资源为乡亲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
  一年多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积极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实施“强党建、优生态、促发展、惠民生”总体战略,扎实推动国有林区改革先行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在美丽中国新画卷中,绘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壮丽篇章。
  党建引领
  内生动力更加凝聚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新思路、新要求,坚定不移强党建、凝心聚力谋发展,推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集团公司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持续深化理论武装。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组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14次,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为主题开展交流研讨6次,围绕“解放思想、推动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通过邀请行业专家授课、组织赴德考察人员交流等方式举办“两山”论坛3期,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基层党建全面加强。172个党支部完成换届选举,优化调整基层党组织71个,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达98%。持续推进“五型”班子创建,坚持“凡提四必”原则,调整处级干部5批次35人次、晋升岗位薪酬等级3批次17人次,选人用人民主评议“好”的评价率100%。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大比武活动,举办党务工作培训班40期,各类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35期,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明显提升,18个基层党组织、20名共产党员、7名党务工作者获得省国资委表彰,3个集体和4名个人荣获“龙江国企榜样”称号。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紧盯重点工作推进、重大活动举办、先优事迹弘扬开展系列专题宣传,在全媒体发稿22496篇,在国家级主流媒体发稿2400篇,“林韵万顷·魅力兴安”等视频在国家林草局大屏持续滚动播出。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网络舆情和保密工作监管,常态化开展自检自查,切实筑牢意识形态防线。
  纵深推进从严治党。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紧跟国家林草局部署,举办专题读书班1期,组织集中学习5次,开展专题研讨、警示教育6次、主题党日1次。特别是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集团主要领导带头讲纪说法,召开酒驾醉驾专题警示教育会议,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专项整顿行动,发放《致干部职工及家属的一封信》《严禁酒驾醉驾提醒书》,签订《拒绝酒驾醉驾承诺书》7300余份,职工纪法意识明显增强。坚持用身边案教育身边人,深入剖析典型案背后深层次原因,动态排查高、中、低廉政风险点2135个,制定防控措施1745条,有针对性地开展案件“旁听庭审”、“监狱参观”、“廉政基地教育”等警示活动,切实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集团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生态优先
  资源管护提档加速
  造林容易守林难。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坚持造林与护林并重、利用与保护并举,举全集团公司之力保护来之不易的绿色,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
  严防森林火灾。大力推进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建设,筑牢森林保护屏障,取得较好成绩。森防感知系统获得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实战中首次实现集团、林业局、前指三级指挥部可视化同步指挥。承办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跨省域的森林草原防灭火演练,得到相关部委高度肯定。积极推进全国森林防灭火示范区建设,配合编制《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火灾系统治理建设方案》。坚持林地协同、防扑一体、联防联控,与黑河市、内蒙古森工集团签订联防协议,主动支援内蒙古扑救森林火灾。深入开展“追雷行动”,雷击火发现效率、精准度和响应能力有效提高。共投入森林防火总兵力14407人,使用飞机70架次,高效处置雷击森林火灾34起,灭火最短用时23分钟,林地过火率0.05‰,连续实现森林防火“三个不发生”目标。
  强化森林资源管理。推进林长制督察智能管理平台建设,林长制网格化管理“一张图”进一步完善。扎实做好资源监测,高效完成603个林草湿荒普查任务,外业样地完成率100%。积极推进林草辅助执法,省深改委已形成“派驻+辅助”意见。坚持依法治林,促进森林资源持续增加、森林结构逐步优化,生态功能得到有效恢复,林政案件继续保持下降态势。森林面积、活立木总蓄积量、森林覆盖率持续实现“三增长”。生态系统完整性得到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得以改善,野生种群及数量恢复性增长。
  持续提升生态保护质量。有序推进生态修复,全年上山苗1339.89万株,苗木自给率提升至82.7%,呼中、新林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已完成土建工程及设备采购。漠河林业局造林碳汇项目成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CCER)重启后全国首批公示项目,正积极推进上市交易前期工作。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实现全覆盖,完成定额单价成本测算及作业流程、技术规程优化。在国内率先编制完成《保护地系统监测体系建设管理办法》,统一规范了监测方法及标准,切实提升了保护地监测能力。自然保护地生态感知系统初步完成,预计年底前投入使用。林草湿地生态产品总价值量达到8021亿元/年,稳居五大森工集团之首,守护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主力军”定位更加清晰。
  绿色发展
  生态产业双轮驱动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坚持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并举,打通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新通道,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将生态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不断增加经济收入,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红利,森林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成立大兴安岭旅游联盟,共同开展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推出品牌活动14个、冰雪旅游精品线路3条、必游地20个,成功举办鄂伦春民俗文化节、2024“驿站杯”中国摩托车越野锦标赛、“兴安仲夏夜篝火晚会、2024徒步中国——全国冬季徒步大会”等系列文旅活动,“大兴安岭神州?北极遇见53°”入选国家林草局和文旅部推出的14条生态旅游线路,与东方卫视合作拍摄《极限挑战》引发旅游热度持续升温。阿木尔林业局围绕“一点、一岛、一湾、一塔”大北极核心要素进行布局,逐步完善生态旅游产业,27处生态型景点串联构成精品旅游线路,蓝莓酒庄等3个景区成功晋升3A级,北极岛景区获评中国森林美景摄影基地,萨布素景区被评为十佳摄影基地,龙河驿站被评为黑龙江省首批3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图强林业局以龙江第一湾景区为核心,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品质、强化宣传推介等,构建了全域、全季、全业态的旅游发展新模式,旅游业实现了从“小散弱”到“数A集群”的华丽转身。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创新开展沟系经营、森林资源立体式经营试点,全面摸清资源底数,制定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计划,出台了《大兴安岭林下资源保护经营利用的指导意见(试行)》,规范桦树汁等林下资源采销管理,建成林下经济基地15个。研发产业新品30余款,16款入选龙江“九珍十八品”名录,林下产品实现了从原料生产向精深加工的转变,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北极冰酒荣获中国果酒挑战大赛金奖、第八届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林下经济实现产值3.61亿元。
  科技助力持续赋能。深入实施“全国林草科技进兴安”行动,与9家高校院所达成产学研战略合作,建成科技创新平台5个、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基地13个,国家重点研发、“揭榜挂帅”、中国林科院院长基金等3个重大科研项目及13个中央财政林草科技推广示范项目相继落地。呼中林业局雷击火综合试验基地的建成,实现了雷电、气象、雷击火等信息实时监测预警,雷击火发现及扑救时间平均缩短31.37%。神州北极木业公司“多曲面大跨度梁柱构件数字化加工项目”的实施,填补了国内木结构先进加工技术空白,使结构用胶合木的生产效率提高1倍以上,先进科技元素与集团全生产要素结合更加紧密。
  强化管理
  赋能发展提质增效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突出重点、集中攻坚,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开展,以高水平管理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优化企业运行。拓展建立“10+5+N”企业管理分析监测体系,全面加强林业局所属二级企业监管。梳理编制集团《内控管理规章制度汇编》和《内控管理工作流程汇编》,企业内部风险防控机制不断完善。加快公司制企业合规管理进程,从建立合规管理制度体系、对现代企业制度运行情况进行评估优化等方面入手,推动集团所属公司制企业完善治理型管控体系建设,实现“管人、管事、管资产”向“管资本”的转变。建立合同授权管理、台账管理、风险排查等制度,重大合同法律审查全覆盖,对集团成立以来2710份合同进行梳理,合同风险管控不及时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强化人员管控,严格实施全员编制定量管理,外控新增、内控调动,逐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实现人、岗、编、工资精准掌控。通过“四式督导法”赴基层现场办公,采取“一局一议一审核”的办法,督导各局完成编制规划,2024年前三季度累计消化人员983人,职工人数靠近合理区间。强化聘用人员管理,排查清理退休返聘人员58人。引进高素质人才142名,其中东北林业大学支林计划57名、公开招聘85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大兴安岭技师学院合作订单式培养专业扑火队员314人,联合大兴安岭职业学院开展学徒制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542人。
  严格资金使用。针对基层资金使用粗放情况,参照国家林草局“1+3+N”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健全完善系列财务管理制度,资金使用更加科学、规范。严格执行全口径预算管理,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严控经费支出,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预算压减10%。积极研究金融机构债务化解政策,棚改债务2024年结息金额减少4660万元。
  落实项目全过程监管。制定出台集团《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日常监管工作方案》和《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管理实施细则》,按照前期准备、开工建设、建设管理、竣工验收“四个到场”等有关要求,紧盯关键环节,不定期对工程建设情况、完工情况、安全生产情况等开展督导检查及验收工作,项目建设质效得到提升。截至目前,集团2023—2024年实施建设的25个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已完工17个,其中国债防火应急道路建设项目,整体形象进度96.3%,投资完成率94.14%。
  聚焦民生
  职工福祉稳步提升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在推进改革发展中始终把一线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让职工群众在集团发展中真正获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集团将职工增收作为“一号工程”,一线职工收入保持7%以上稳定增长。制定带薪年休假管理制度,维护职工休息休假权利,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增强职工获得感。职工幸福感更加多元,疗休养、专家巡诊等活动持续开展,筹集资金133万元,慰问一线职工、困难职工、先优模范1816户。第二轮慰问活动全面启动,对515座管护站进行全覆盖慰问,组织“红色文艺轻骑兵”深入靠前驻防营地慰问演出30余场。持续实施关爱职工子女行动,为600余名森防一线职工子女送去慰问品。重点实施3个林业局环境整治,新建改建瞭望塔108座、塔房102座、营房27座,为11个管护站、瞭望塔配备太阳能发电设施,创建星级管护站126座,一线工休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职工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新建“模范职工小家”45个,建成率达到70%。举办了“兴林杯”职工球类比赛、机关趣味运动会等职工体育赛事和诵读大赛、歌手大赛等文娱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与此同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安全生产始终保持零事故的良好态势。信访维稳连续三年实现在重要敏感时期“三个不发生”目标。
林草兴,则生态兴。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将牢固树立“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的发展理念,坚持林下经济和旅游业两业并举,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奋力开创集团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十五五”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麻景阳 侯智源 郭苏民)
       中国绿色时报  2025-01-24

关键词 森林资源管理  森林防火  生态旅游  林下经济  人员管控  图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