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2006年全国林业统计年报分析——生态建设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在国家林业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全国林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按照“十一五”林业工作总体思路,周密部署,狠抓落实,林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生态建设稳步推进,林业产业迈出新步伐,林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为“十一五”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生态建设稳步推进 林种结构更加合理
(一)营造林总体状况
2006年全国营造林面积完成419.43万公顷(6291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44.61万公顷,飞播造林27.18万公顷,新封山育林147.64万公顷(图1)。零星四旁植树23亿株;迹地更新40.82万公顷,其中人工更新30.02万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29.61万公顷。
1、经济林和用材林营造比重有所提高
从林种结构看,在全部造林面积(人工和飞播造林271.79万公顷)中,共营造防护林182.47万公顷、用材林48.16万公顷、经济林40.33万公顷、薪炭林0.48万公顷、特种用途林0.35万公顷,分别占全部造林面积的比重为67.13%、17.72%、14.84%、0.18%和0.13%。生态公益林(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保持较高比重,占全部造林面积的67.26%。2006年造林的特点是阔叶林、混交林、乡土树种造林比例明显增加。同时,在注重生态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突出体现在经济林和用材林所占比重都有所提高,分别比上年提高5.55和1.02个百分点。
2、林木抚育力度进一步加大 森林经营得到加强
2006年林木抚育力度进一步加大,幼林抚育作业面积1763.80万公顷次,比2005年增长1.79%,连续4年保持增长态势。成林抚育面积835.3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6.72%。
3、林木种苗产量下降的趋势得到扭转
自2003年林木种子和苗木产量达到最高峰后一直处于逐年减少的趋势,而2006年林木种苗产量下降的趋势得到扭转,林木种子采集量、苗木产量和育苗面积分别为77537吨、295.96亿株和57.80万公顷,同比增长12.88%、3.02%和6.01%。全国林木种子合格率达93%,苗木合格率达95%。
(二)林业重点工程
2006年林业重点工程完成营造林面积310.69万公顷,占全部营造林面积的74.08%,其中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不含京津工程退耕)、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工程、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营造林面积分别为95.17万公顷、111.47万公顷、41.60万公顷、61.54万公顷和0.91万公顷,占全部营造林面积的比重分别是22.69%、26.58%、9.92%、14.67%和0.22%,其他营造林占全部营造林面积的25.92%。2006年除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工程营造林规模有所增加外,其他工程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减,林业重点工程更加注重工程质量,重点转向巩固成果,以及机制和政策的不断完善。
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①工程区内木材产量
2006年工程区木材产量完成1351.69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8.26%,占全国木材总产量的20.44%。
②公益林建设
  2006年完成各项公益林建设95.17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6.82万公顷,飞播造林15.60万公顷,新封山育林72.75万公顷。森林管护面积为9837.72万公顷,比2005年增长1.64%,其中个体承包管护面积占16.90%。自1998年工程实施以来,工程已累计完成人工和飞播造林497.72万公顷,新封山育林1031.90万公顷。
③人员结构及安置情况
2006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林业单位年末全部在册职工人数108.92万人,其中大集体职工27.33万人。在全部在册职工中,在岗职工71.23万人,下岗待安置职工5.85万人,离开本单位保留劳动关系人员31.84万人,分别占全部在册职工人数的65.40%、5.37%和29.23%。
自工程实施以来工程区已累计一次性安置职工人数35.36万人,其中2006年一次性安置1.03万人。工程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人员102.00万人。
2、退耕还林工程
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120.43万公顷(含京津风沙源工程中8.96万公顷),其中退耕地造林26.89万公顷,配套荒山荒地造林77.96万公顷,新封山育林15.58万公顷。退耕地造林面积中,营造生态林的比重达到79.64%;25°以上坡耕地退耕面积占39.72%;严重沙化耕地退耕面积占16.68%。全年完成种草面积5.95万公顷。西部12个省区(含新疆兵团)共完成48.21万公顷的退耕还林任务,占退耕工程总造林面积的40.03%。
2006年粮款兑现涉及878.03万公顷(1.32亿亩)退耕地,当年粮食补助资金223.90亿元,当年生活费兑现金额25.74亿元。2006年退耕工程完成投资达到258.1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223.22亿元,占86.49%。全年粮款兑现涉及到2800多万农户。
自1999年工程试点以来已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896.45万公顷,配套荒山荒地造林1161.88万公顷,新封山育林156.30万公顷,累计粮食补助资金总计987.79亿元,累计生活费兑现金额总计111.39亿元。
3、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2006年工程范围内的75个县共完成营造林41.60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3.59万公顷,飞播造林8.38万公顷,新封山育林19.63万公顷。人工造林中退耕地造林5.04万公顷。草地治理面积达到30.65万公顷,小流域治理面积达到14.09万公顷,治理总面积达到86.33万公顷。工程还强化了抚育管护,积极有效的巩固了治理成果。
2006年工程建设完成水利配套设施1.40万处,生态移民人数达到2.85万人,涉及到5063户。
工程实施6年来累计完成人工和飞播造林281.94万公顷,新封山育林132.62万公顷,累计治理总面积达到677.43万公顷,为首都及周边地区生态改善与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2006年,工程共完成营造林面积61.54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34.34万公顷,飞播造林1.73万公顷,新封山育林25.47万公顷。其中,三北四期工程完成营造林面积34.81万公顷,长江流域防护林二期工程完成营造林面积9.14万公顷,沿海防护林二期工程完成营造林面积2.29万公顷,珠江流域防护林二期工程完成营造林面积3.31万公顷,太行山绿化二期工程完成营造林面积11.89万公顷,平原绿化二期工程完成营造林面积868公顷。
该工程新造防护林面积占全部造林面积的85.30%,另外还完成低产低效防护林改造面积1.83万公顷。
自2001年工程实施以来,累计完成人工和飞播造林352.13万公顷,新封山育林314.27万公顷,其中三北四期工程累计完成人工和飞播造林196.85万公顷,新封山育林141.07万公顷。
5、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2006年是我国自然保护区建立五十周年,全国林业系统建立和管理的自然保护区达到1740个,总面积达1.21亿公顷,占国土陆地面积的12.6%。其中国家级保护区198个,国家级保护区面积0.75亿公顷。林业系统管理的自然保护区比2005年增加41处,新增保护面积129万公顷。
截至2006年末,实有自然保护小区45558个,总面积1660万公顷。国家划定禁猎(伐)区2981个,总面积为7921万公顷。全国拥有国际重要湿地30处,面积358万公顷,湿地示范区面积321万公顷。野生动物种源繁育基地778个,珍稀野生植物培植基地600个,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5256个。野生动物园24个,狩猎场200个,野生动植物科研及监测机构达到615个。全国从事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的人员达3.99万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万余人。
经过五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布局较为合理、类型较为齐全、功能较为完备的自然保护区网络,在保护野生动植物、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6、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2006年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共造林1.37万公顷,其中荒山荒地造林9095公顷,迹地造林面积1060公顷;另外改培面积达到1.93万公顷。在全部造林面积和改培面积中,按培育目的分大径级用材林和人造板原料林所占比例较高,分别占到38.28%和30.15%。
目前,相对于其他五项林业重点工程而言,速丰林工程建设仍然不能满足林业产业大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及林产品的需求,加快速丰林工程建设,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国家林业局计资司 2007年05月15日

关键词 公报  焦点新闻  生态  湿地  荒漠化  绿化  森林资源  图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