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世界林业动态

美国白蛾防治论文与专利分析



编号 sjly202400019

日期 20240218

标题 美国白蛾防治论文与专利分析

年份 2024 

页码 15

学科分类 220.65;林业经济学

国别/机构 美国 

作者 王姣姣、马文君 

关键词 知识产权  美国白蛾  论文分析  专利分析 

主要内容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是重点管控的外来入侵物种,被列入我国林业和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具有食性杂、繁殖量大、适生性强、传播途径广等特点。美国白蛾起源于北美,在 1940 年之前其分布仅限于北美,之后入侵了中欧和东亚,在这些地方成为一种主要的森林害虫。在原产地,由于天敌众多,其种群数量低于阈值水平,因此不会造成严重危害。然而,在新入侵的地区,这种昆虫已经造成了森林树木的严重损失,主要对森林树木、观赏植物和水果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目前,美国白蛾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利用性信息素进行监测和诱杀,辅以人工和物理防治,并以化学和生物防治为主。经过多年持续治理、科学防控,美国白蛾在我国已得到较好控制,但是我国的美国白蛾扩散形势依然严峻,因此当前迫切需要探索美国白蛾的防治新方法、新技术,以实施精准防控。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对美国白蛾防治相关SCI英文论文(517篇)、CSCD中文论文(207篇)和授权发明专利(95件)进行统计分析,并聚焦近年来的高影响力论文和专利,希望为美国白蛾综合防治的科技创新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1.美国白蛾防治相关研究论文及发明专利量稳步上升
  2008年以前,每年的美国白蛾防治相关研究论文和发明专利量相对较少,且年度数量相对稳定,中英文论文和授权发明专利均基本都在10件以内。2008年以后,美国白蛾防治相关研究论文和发明专利量均稳步增长,近3年以来关于美国白蛾防治的SCI论文量显著提高,CSCD论文量相对稳定(图1)。
  
  2.中国在美国白蛾防治领域的研究最为活跃,其次是日本、美国、韩国
  中国在美国白蛾防治领域的研究最为活跃,SCI论文量171篇,占全球论文总量的33%,发明专利授权量66件,占全球专利总量的69%。另外,美国白蛾防治相关研究也呈现出高度集中化的特点,中国、日本、美国、韩国4个国家的SCI论文量占据全球论文总量的80%,中国、日本、韩国3个国家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占据全球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92%(图2)。
  
  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和南京林业大学的美国白蛾防治研究成果数量处于领先位置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和南京林业大学在美国白蛾防治研究领域,无论是科技论文还是发明专利均进入排名前6位(表2),在科研成果数量方面处于领先位置。此外,中国科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名古屋大学(日本)、奥都古兹·玛伊斯大学(土耳其)、东北林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拥有较多的美国白蛾防治研究论文,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日本)、天津师范大学、聊城大学、株式会社富士药品(日本)拥有相对较多的发明专利授权。
  
  4.基因组、RNA干扰、几丁质合成、幼虫肠道细菌、次生代谢物研究是近年来美国白蛾防治领域的研究热点
  遴选近5年(2019-2023年)美国白蛾防治研究领域的高影响力论文和专利(表3),并结合美国白蛾防治相关论文的突现词分析(表4),通过文献解读发现,基因组、RNA干扰、几丁质合成、幼虫肠道细菌、次生代谢物研究是近年来美国白蛾防治领域的研究热点,此外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研究热度仍然较高。高影响力论文和专利遴选原则为:1)各类科研成果每年度被引数量最高的文献入选;2)被引次数大于30的文献直接入选;3)被引次数小于5的文献不入选;4)在此基础上,针对专利,有实施许可或有国外发明专利授权的直接入选。
  
  
  
  遴选出的美国白蛾防治发明专利共2件,专利权人均为南京林业大学,都在2019年获得专利授权并于同年对南京道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马鞍山盘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南京护林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家公司进行专利实施许可。1)一株蒙氏肠球菌HcM7及其应用(公开号:CN109456911B)。该菌株的分类命名为蒙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mundtii)HcM7,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8487,保藏日期为:2018年7月16日,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本发明对美国白蛾幼虫中肠细菌进行分离,获得蒙氏肠球菌HcM7,并在无肠道细菌幼虫的体内重建蒙氏肠球菌HcM7,试验结果证实,HcM7对HcNPV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美国白蛾防治中将具有广泛的应用。2)一株产酸克雷伯氏菌HcM3及其应用(公开号:CN109161510B)。该菌株的分类命名为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HcM3,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无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8486,保藏日期为:2018年7月16日,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本发明利用对美国白蛾幼虫中肠细菌进行分离,获得产酸克雷伯氏菌HcM3,并在无肠道细菌幼虫的体内重建产酸克雷伯氏菌HcM3,试验结果证实,HcM3对HcNPV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在美国白蛾防治中将具有广泛的应用。(王姣姣、马文君)

资料来源 林业知识产权动态2024年第1期 

PDF文件 浏览全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