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世界林业动态

美国媒体称俄乌冲突将对乌克兰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编号 sjly0000011597

日期 20220531

标题 美国媒体称俄乌冲突将对乌克兰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年份 2022 

学科分类 220.1060;森林生态学

国别/机构 乌克兰 

作者 李茗 

关键词 乌克兰  俄乌冲突  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  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 

主要内容   《纽约时报》2022年4月13日报道,来自乌克兰当地的消息以及对过去武装冲突的研究分析表明,俄乌冲突将对乌克兰乃至区域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位于乌克兰南部海岸的黑海生物圈保护区是迁徙鸟类的乐园,每年有超过12万只鸟来此处过冬,珍稀物种白尾鹰、红胸秋沙鸭和黑翅长脚鹬会在保护区的水域和湿地上筑巢。同时,保护区也是濒临灭绝的沙盲鼹鼠、黑海宽吻海豚以及数十种珍稀花卉、大量软体动物和鱼类的家园。然而,俄乌冲突在当地引起的熊熊大火甚至能从太空中看到,这引发了人们对重点鸟类繁殖栖息地遭到破坏的担忧。
  自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国际社会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战争硝烟中的城市,而处于生态过渡带的乌克兰大片湿地、森林及天然草原却被遗忘。乌克兰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奥列克桑德·克拉斯诺卢茨基表示,乌克兰1/3的自然保护区发生了军事行动或有俄军武装进入,军事冲突的破坏正在威胁着乌克兰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和珍稀物种。
  战争不但会破坏栖息地,威胁野生动物生存,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完全重塑生态系统,这种影响将在数十年内持续显现。一些特例显示,战争使局部地区变得危险而不适合人类居住,对自然资源开发活动造成了不利影响,但反之也使当地生态系统迎来难得的恢复期。战争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包括以下三方面:
  1.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战争是一种破坏行为,侵害了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2009年发表在《保护生物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1950-2000年期间,世界上80%以上的武装冲突发生在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乡土物种,这些物种普遍受到包括武装冲突等在内的多重威胁。因此,在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中,需要特别关注武装冲突带来的影响。
  2018年《自然》期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武装冲突与非洲各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的减少有关。野生动物数量在和平时期趋于稳定,而在战争期间下降,冲突越频繁,下降的幅度越大。
  在某些形势下,环境破坏被用作一种明确的军事策略。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军方在大片丛林中喷洒落叶剂,致使森林落叶而变得稀疏,使越军失去掩护。此外,掠夺式开发自然资源,如石油和木材,往往成为武装部队的资金来源。即使并非有意为之,战争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例如,挖掘战壕导致土壤被破坏、植被被坦克压平、炮弹在地表留下伤痕、炸药点燃引发大火、武器排放的有毒气体和微粒滞留在空气中、重金属渗入土壤和地下水等。而在很多冲突地区,战争的痕迹并没有得到及时清理,进而造成了更持久的损害。2011年的报告显示,比利时伊普尔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之一,部分周边地区土壤中的铅和铜等的重金属含量仍然很高。
  战争导致的环境污染是乌克兰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乌克兰拥有大量化工厂、化工产品储存设施、油库、煤矿、天然气管道和其他工业场所,一旦遭到破坏,则会释放大量污染物。目前,部分工业设施已经成为军事打击目标,若被炸毁将致使有毒物质持续释放到环境中。
  然而,更加严峻的环境问题是核污染风险。目前,乌克兰4座核电站中有15个反应堆正在运行,其中扎波罗热核电站所在地已沦为冲突双方的激烈交战区。核电站附近的军事行动,包括破坏核废料存储地的活动,可能导致大规模放射性污染,这不仅对乌克兰,而且对周边广大地区都将造成重大污染。科学家曾在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禁区开展了核辐射对动物和生态系统长期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核辐射不仅导致部分动物个体畸形,而且影响了整个生物种群。在放射性较强的地区,生物丰度急剧下降,多样性降低。科学家表示,当前俄罗斯在切尔诺贝利禁区的军事活动将使上述情况进一步加剧。火灾会释放出那些已被当地植物吸收的放射性颗粒,而开车经过核污染最严重地区可能会掀起放射性尘埃云。同时,军事活动也会威胁到野生动物种群在切尔诺贝利禁区的恢复。此前,由于远离人类活动,一些大型动物物种逐渐进入该地区,包括灰狼、赤狐、貉、猞猁、野猪以及濒危的普氏野马,但军事行动对这些动物造成了巨大侵扰,很可能会迫使其离开。
  2.生态级联效应[ 生态级联效应是指生态系统中关键物种的灭绝引发的一系列次生灭绝。]
  战争不仅对环境造成直接破坏,还会产生间接影响。研究表明,战争对环境的长期影响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引发的社会动荡所致。战争往往导致经济不稳定和粮食不安全,致使平民更多依赖包括野生动物在内的各类自然资源为生。一些武装部队也依靠捕获野生动物为士兵提供补给,或者通过收集和出售诸如象牙和犀牛角等有价值的动物产品,为武装活动提供资金。
  1991年苏联解体后,伴随着俄罗斯贫困率飙升,驼鹿、野猪和棕熊等非濒危物种的数量也在下降。在1991-1995年间,贫困的俄罗斯平民大量捕食野猪,致使其种群数量骤减了约50%。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因俄乌冲突导致粮食不安全的地区,包括直接冲突以外的地区,野生动物或将面临风险。
    对野生动物需求的增加往往伴随着环境保护或执法力度减弱。1975年,安哥拉内战爆发后,该国暂停了反盗猎巡逻工作。研究表明,冲突增加了自动武器的使用机会,导致狩猎活动骤增,水牛、羚羊和其他被监测的目标物种数量显著减少。战争引发的狩猎活动对大型哺乳动物种群造成了极大损害,而这些大型哺乳动物种群在当地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1977-1992年莫桑比克内战期间,戈龙戈萨国家公园的大象、斑马、河马和水牛等9种大型食草动物种群密度下降了90%以上。对食物链下游产生的连锁反应包括两方面,一是灌木入侵,在公园内肆意生长蔓延;二是食肉动物种群崩溃。豹和非洲野犬从公园中消失,导致其猎物发生行为变化。以往栖息在森林中的非洲羚羊更多生活在开阔的平原上,现在转而以草原植物为食,这压制了当地其他动物物种的生存。
  乌克兰生物学家瓦西柳克先生表示,虽然目前尚无关于乌克兰自然保护区偷猎数据的报告,但仍令人担忧。乌克兰阿斯卡尼亚·诺瓦生物圈保护区内生活着大量食草动物,包括濒临灭绝的赛加羚羊和普氏野马。保护区内的许多野生动物和保护区中的野生动物园内的动物在冬季和早春需要人类补充喂养。因保护区被俄军占领,工作人员已被疏散,政府可能无法将资金或物资安全转移到保护区,致使动物面临食物缺乏的风险。目前,一些保护组织正在为保护区筹集资金,用于向当地谷物种植者支付费用,由其帮助喂养动物。此外,战争使资金和重点资助领域从自然保护转向人类生计,这将加速环境治理系统崩溃,使自然遗产受损,最终殃及人类自身。
  3.生态庇护和栖息地重建
  尽管战争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但在特殊情况下,人类冲突可以为大自然提供庇护。最著名的案例是朝鲜与韩国之间的非军事区,这条带状土地被划定为两国之间的缓冲区,由守卫人员守护严禁进入,并设有栅栏和地雷等防守设施。这种无人的环境为珍稀动植物提供了庇护,包括丹顶鹤、白枕鹤、亚洲黑熊以及西伯利亚虎(东北虎)等,但地雷会对大型陆地野生动物构成威胁。      
    在某些情况下,战争也会影响自然资源的商业性开发,使得自然资源得到暂时性保护。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渔船被征用,渔民被征召参战,北海的商业捕鱼活动几乎完全停止,许多商业捕捞的鱼类种群数量因此而回升,但这种由战争带来的益处只是暂时的。另外,在尼加拉瓜内战的最初几年,人们逃离家园,放弃农场,尼加拉瓜大西洋沿岸的森林因人类活动减少而重新生长。然而随着战争结束,居民陆续返回,毁林活动卷土重来,并且明显加剧。科学家们发现,在此期间的毁林面积几乎是战争初期森林恢复面积的2倍。
  专家指出,冲突结束后应立即将保护问题提上议程,因为在国家寻求重建基础设施和恢复经济时,环境可能受到威胁。对于乌克兰而言,战后的全方位重建需要调动所有自然资源,包括沙子、岩石和木材等,而重建活动可能会进一步损害环境。冲突后的环境退化会对已经很脆弱的平民造成进一步伤害,因为恢复人类生计和福祉都依赖于健康的环境。因此,需要尽可能确保战后恢复工作不对自然产生破坏。专家建议,政策制定者应在冲突平息后加强环境保护,尽可能将保护工作纳入和平进程,将有争议的领土变为自然保护区。
  战后的自然恢复已有成功案例。莫桑比克戈龙戈萨国家公园为毁灭性冲突后的生态恢复建设提供了国际先进经验。自2000年以来,戈龙戈萨国家公园一直在实施密集性的恢复项目,项目内容包括加强反盗猎巡逻、发展野生动物旅游业以及努力提高当地社区的经济稳定和粮食安全。豹和非洲野犬等顶级捕食者已被重引入,大型食草动物的数量正在恢复,入侵植物物种得到了有效控制。虽然恢复工作仍未完成,但该公园在历史上的崩溃和正在进行的恢复工作证明,人类福祉和生态福祉是可以协同发展的。(李茗)

资料来源 世界林草动态,2022(15)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