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世界林业动态

2024年“世界湿地日”聚焦湿地与人类福祉



编号 sjly202400029

日期 20240225

标题 2024年“世界湿地日”聚焦湿地与人类福祉

年份 2024 

学科分类 220.1060;森林生态学

国别/机构 《湿地公约》网站 

作者 赵丹 

关键词 湿地公约  世界湿地日  湿地  气候 

主要内容   综合《湿地公约》网站2024年1—2月消息:2024年的2月2日是第28个“世界湿地日”,主题为“湿地与人类福祉”,旨在呼吁全球珍爱湿地,参与湿地保护与修复行动,强调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这主要体现在人类可以从富饶的湿地生态系统中汲取营养和灵感,并可获取和增强抵御气候变化的能力。
  湿地与人类福祉关系密切,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维持生命的湿地生态系统。湿地对人类福祉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1)湿地与水资源。人类的生存依赖于水资源,湿地通过过滤污染物,为人类提供了大部分安全的可饮用水源。
  (2)湿地与食物。数千年来,湿地为人类提供了获取鱼类、其他食物以及农牧业用的淡水资源。农业活动用水量占全球总用水量的70%,从湿地捕获的鱼类为全球10多亿人提供了主要的蛋白质来源。
  (3)湿地与生物多样性。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全球约40%的动植物物种的生存繁衍依赖于湿地。湿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食物、清洁水源和就业机会,同时还可以抵御风暴和洪水,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
  (4)湿地与生计。湿地以食物、水资源、交通和休闲等方式为全球超过10亿人提供着生计。全球超过6.6亿人依靠捕鱼和水产养殖为生;亚洲、非洲和美洲有近10亿个家庭以水稻种植和加工为主要生计;湿地景区为旅游和水产养殖业提供了2.66亿个工作岗位,占全球总就业岗位的8.9%。此外,湿地还为原住民提供了生存机会,包括收获和加工药用植物、染料、水果、芦苇和草等传统生计方式。
  (5)湿地与气候。湿地从大气中捕获并储存的二氧化碳量比地球上任何其他生态系统都要多。其中,泥炭地储存了约30%的陆地碳,是全球森林碳储量的2倍;沿海蓝碳生态系统(红树林、海草床、盐沼)在沉积物中捕捉和储存碳的速度是热带雨林的55倍。同时,沿海湿地还保护着海岸线上60%的人口免受洪水、风暴潮、飓风和海啸的侵袭。
  (6)湿地与文化。湿地是人类文化和精神生活的珍贵组成部分。自古以来,生活在湿地附近的人们以湿地为核心形成了社会文化价值观。湿地搭建了人与大自然的链接,有助于改善人类的心理健康和福祉。
  尽管人类从湿地中获得了诸多益处,但湿地却在遭受着人类活动的破坏。不可持续的农业实践、排水和围垦是造成湿地损失的主要原因。许多湿地,特别是城市近郊的湿地,因受到塑料污染而进一步退化,这加剧了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污染这三大全球危机,最终影响人类健康。为使湿地持续发挥为人类提供水和食物、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提供生计、抵御极端天气事件以及减缓气候变化等诸多作用,全球必须行动起来,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对此,2024年世界湿地日呼吁全球重视湿地对人类福祉的作用,切实采取湿地保护行动,具体包括:
  (1)投资于湿地的可持续利用。人类要做出有意识的选择,停止污染湿地,通过可持续利用湿地,减少全球贫困。
  (2)发挥协同作用,统筹湿地保护与城市规划。湿地是弹性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可为城市及其居民带来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效益。当前应汇聚全球力量,将城市和水资源规划与湿地及其效益结合起来,保护、恢复和可持续利用湿地。
  (3)保持湿地完整性,维护生物多样性。湿地恢复对于克服气候和生物多样性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造福全人类目标至关重要。因此,遏制破坏湿地行为、促进当地居民积极参与湿地恢复与保护,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逐步增加其生物多样性是当务之急。
  (4)保护湿地,传承文化。湿地是激发人类创造力和精神力量的源泉,为世界文化艺术遗产作出了重要贡献。人类可以在保护湿地周边传统文化、民间传说、音乐、神话、习俗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赵 丹)

资料来源 世界林草动态,2024(2)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