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世界林业动态

全球沙棘专利分析



编号 sjly202400065

日期 20240618

标题 全球沙棘专利分析

年份 2024 

页码 16

学科分类 220.15;林木遗传育种学

国别/机构 中国 

作者 李博 

关键词 中国  沙棘  智慧芽  醋柳  酸柳  酸刺柳 

主要内容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又名酸醋柳、酸柳、酸刺柳等,为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灌木,分布于我国内蒙古、陕西、甘肃、云南、青海、四川西部等地,是干旱地区蓄水固土、加快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造林树种之一。有较强的抗干旱、耐盐碱能力和水土保持功能,这是因为沙棘的根蘖能力强,能够有效地截留降水。其次沙棘根系分支发达能够固结土壤,提高土壤的抗冲能力,在改善土壤、抵御风沙侵蚀、保护海岸线、优化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许甜,2024)。与此同时,沙棘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保健品等不同领域,不同部位(果实、叶子)也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因此,沙棘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功能,是较为珍贵的树种。本文对全球沙棘相关专利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全球沙棘专利现状,以期为我国沙棘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1.数据来源
  数据检索和分析工具采用PatSnap(智慧芽)专利分析系统,检索时间为2024年6月15日。检索式为:“标题=(‘Hippophae rhamnoides’ OR ‘sea-buckthorn’)”。检索结果表明,全球沙棘相关专利申请1396件,其中授权专利411件。
  2.发展趋势分析
  数据分析表明,沙棘相关专利技术发展大致分为3个阶段:2009年以前沙棘相关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增长缓慢且数量较少,年均授权量不到20件;2010—2021年沙棘相关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增长较快,申请量和授权量在2021年均达到了峰值,分别为158件、81件;2022年至今沙棘相关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相对稳定(图1)。通常情况下,专利从申请到公开有18个月的时滞,因此2023—2024年申请的专利数据缺乏全面性,仅供参考。
  
  3.地域分布分析
  对全球沙棘相关专利的技术来源国/地区(专利受理局)分析表明,全球沙棘专利申请主要来自中国,中国受理沙棘相关专利1195件,占全球沙棘专利申请量的85.60%,其次是韩国57件(4.08%)和俄罗斯55件(3.94%),此外,美国、罗马尼亚、法国、印度、德国、乌克兰也有少量专利(图2)。
  
  中国、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五大局的专利流向分析表明,沙棘相关专利申请基本局限于本土,海外布局非常少(图3)。
  
  从国内来看,申请沙棘相关专利较多的省份均在西北地区,主要是新疆、山西、内蒙古、甘肃、辽宁、青海、黑龙江。
  4.主要申请人分析
  在全球沙棘相关专利数量排名前10位的申请人中,中国9个,美国1个。其中,包括8个企业、1个高校(石河子大学)和1个科研机构。总体来看,全球的沙棘专利技术分布十分分散,排名前10位的申请人只拥有全球9%的专利技术(表1)。
    
  5.高被引专利分析
  在沙棘相关专利中被引次数排名第1的是美国盖尼奥斯生物医学国际公司的“US20050214394A1”(用于癌症治疗的沙棘组合物),被引26次,拥有13个同族专利,在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印度、日本、俄罗斯、新加坡、美国等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专利申请,但是该专利的法律状态均为无效,大部分专利申请撤回或驳回。排名并列第1的是中国邯郸市嘉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CN104116109A”(一种沙棘果醋饮料的制作方法),被引26次,该专利提供一种沙棘果醋饮料的制作方法,以沙棘果为原料,将沙棘果汁和沙棘果渣都进行了有效的利用,不仅提高产量、降低成本,还最大限度地增加了成品中的营养成分。排名第3的是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的“CN100998618A”( 一种用超临界CO2流体连续萃取沙棘油和沙棘黄酮的方法),被引23次,该专利公开了一种用超临界CO2流体连续萃取沙棘油和沙棘黄酮的方法,解决了沙棘油和沙棘黄酮必须用不同设备分别萃取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投资。
  6.技术领域分析
  国际专利分类(IPC)分析表明(图4),全球沙棘专利主要集中在3大领域:沙棘食品饮料的制备和处理及相关装置(A23L、A23N、A23F、B01D);沙棘提取物用于药物制剂和化妆品制备(A61K、A61P、A61Q);沙棘栽培和收获(A01G、A01D),而关于沙棘新品种培育(A01H)的专利则非常少。
  
  7.文本聚类分析
  利用智慧芽专利分析系统对全球沙棘专利进行文本聚类分析表明,沙棘相关专利的主要关键词包括沙棘果、提取物、沙棘叶、组合物、维生素、沙棘果汁、沙棘籽、沙棘汁、活性成分、沙棘籽油、保健食品、生产工艺、有效成分、加工技术、有效成分、沙棘果渣等(图5)。(李博)
  

资料来源 林业知识产权动态2024年第3期 

PDF文件 浏览全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