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魏氏拟尾柱虫腹皮层纤毛器微管胞器的形态及形态发生



编号 zgly000052101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魏氏拟尾柱虫腹皮层纤毛器微管胞器的形态及形态发生

作者 娄慧玲  高巍  倪兵  顾福康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母体文献 动物学报 

年卷期 2007,53(4)

页码 742-749

年份 2007 

分类号 Q959.116 

关键词 魏氏拟尾柱虫  皮层  纤毛器  微管胞器  形态发生 

文摘内容 应用荧光紫杉醇直接荧光标记和抗α-微管蛋白抗体免疫荧光标记显示,魏氏拟尾柱虫(Paraurostyla weissei)腹面皮层纤毛器微管胞器由口围带、波动膜、额腹横棘毛和左右缘棘毛等纤毛器微管、纤毛器基部附属微管等组成.其中口围带基部微管包括小膜托架、小膜附属微管;额腹横棘毛和左右缘棘毛基部附属微管包括前纵微管束、后纵微管束和横微管束,它们由各自的纤毛器基部向皮层细胞质不同方向发射,形成腹皮层表面下微管网.结果表明,魏氏拟尾柱虫的纤毛器骨架、纤毛器附属结构也是一类以微管蛋白为基本成分的微管胞器,其中缘棘毛基部附属微管具有不同于其他纤毛虫(例如棘尾虫)中所观察到的同种微管胞器的建构特征.形态发生中,前仔虫口围带在老结构位置形成,其结构建成与部分老口围带的更新有关;老缘棘毛的结构物质对新的左、右缘棘毛的发生可能具有定位作用及物质贡献,但此后新的左、右缘棘毛列分别在老缘棘毛的右侧形成,而并非是在老缘棘毛位置分化的.在有些细胞中,新的左缘棘毛左侧另有一列棘毛,这可能是形态发生中老的左缘棘毛退化不完全产生的。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