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01470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松苗立枯病的研究 Ⅰ、分布损失、征状类型、病原、和栽培影响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育保室
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育保室
母体文献
植物保护学报
年卷期
1963年02期
年份
1963
关键词
苗立枯病
落叶松
发病率
幼苗生育
东北地区
樟子松
发病关系
二年生
苗圃
催芽处理
文摘内容
松苗立枯病是东北地区针叶树育苗上的重要问题,其中以落叶松、樟子松、和红松等幼苗发病较重,油松和赤松等幼苗发病为轻。幼苗发病征状有土内腐死、猝倒、立枯、地上腐烂、和一、二年生大苗发生枯萎落叶等五个类型。诱致松苗发生侵染性立枯病的病菌,有 Rhizoctonia、Pythium 和 Fusarium等三种菌类,其中 Rhizoctonia 尤为主要。松苗立枯病发生的轻重与育苗措施有密切关系,地势低洼或位于山脚下坡的苗圃或苗床,一般发病较重。种子经雪藏混砂催芽处理后,能提早种子萌芽、出土和齐苗,有降低发病程度的作用。光照多少对幼苗发病有影响。根据苗圃的调查观察,全光育苗发病率低,遮蔭育苗发病率高;但在沈阳试验结果还不能证实这一点,相反的半遮蔭育苗要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