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主喜马拉雅逆冲带的震间与同震重力场变化



编号 zgly000165599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主喜马拉雅逆冲带的震间与同震重力场变化

作者 周新  万晓云  申旭辉 

作者单位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地壳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 

母体文献 遥感学报 

年卷期 2018年S1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P315.7 

关键词 GPS  InSAR  重力场  同震  震间  主喜马拉雅逆冲带 

文摘内容 为对中国自主重力/重力梯度卫星在陆地地震研究中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选取了主喜马拉雅逆冲断层(MHT),模拟了断层在同震和震间滑移产生的大地水准面、重力变化和重力梯度变化。首先给出了大地测量数据反演断层滑动分布的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方法,实际反演中,Markov链的总长度由4×107个模型组成,燃烧阶段和采样阶段的长度均为2×107个模型,重采样的间隔为1000,初始温度设为100,终止温度为0.1。再次给出了基于反向滑移模型估计震间断层的耦合度。利用GPS和InSAR数据,对2×104个重采样的模型取平均后,反演得到MHT的同震滑移和震间耦合分布,结果表明:2015年Mw 7.8尼泊尔地震同震破裂并未达到地表,最大滑移量约为6 m,地震矩为1.02×1021 Nm,相当于Mw 7.9,与其他手段得到的结果一致;MHT的震间耦合模型表明MHT在中上地壳以上部分在震间均处于闭锁状态,积累的能量相当于每年一个M 7地震。基于以上反演的断层滑移/滑移亏损模型,模拟了MHT同震和震间的重力场变化。变形地表面的同震重力变化呈南北两极分布,范围为–261—125μgal,理论上能够被陆地重力测量所检测到。长波长的震间空间重力/重力梯度变化信号难以被当前重力卫星观测到;对冰川等大尺度质量效应进行改正后的同震重力/重力梯度变化有望被提高测量精度的下一代重力卫星检测出。本研究成果对中国未来发射的自主重力卫星数据在地震发生和孕育方面的应用研究将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