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濒危物种杏黄兜兰的保育生态学



编号 zgly00004795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濒危物种杏黄兜兰的保育生态学

学科分类 220.1060;森林生态学

作者 刘仲健  刘可为  陈利君  雷嗣鹏  李利强  施晓春  黄来强 

作者单位 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生物医药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保山管理局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6,26(9)

页码 2791-2800

年份 2006 

分类号 Q948  Q949.718 

关键词 Paphiopedilum  armeniacum  生境  繁殖  生命周期  濒危机制  迁地保护  重返原产地  保育对策 

文摘内容 杏黄兜兰(Paphiopedilum armeniacum)是中国特有的兰科濒危物种。自2000年4月1日至2005年10月10日,在云南省怒山的落砂坡山选取66个调查点进行杏黄兜兰保育生态学研究: 对443基株共1302分株进行了繁殖式样、物候和生命周期等主要生物学特性,以及对该物种的生境要求、群落结构特征等生态学习性进行了观察研究,并在广东省深圳进行迁地保护和迁地繁殖后重返原产地的试验,研究了原产地的气候、植被和其他环境因素与杏黄兜兰之间的关系以及杏黄兜兰迁地栽培和繁殖的无性后代重返原生长地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落砂坡山的杏黄兜兰在石灰岩上的次生灌木丛或草丛内生长良好;它兼具有性和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目的就是实现有性繁殖和延长基株的寿命;无性繁殖有二种形式: 产生分蘖或根茎;灌木丛或草丛的落叶为杏黄兜兰生长提供腐殖质,杏黄兜兰根茎繁殖是它对落叶等覆盖的一种适应;分株的开花率为7.39﹪±1.02﹪,开花分株的结果率为32.23﹪±12.08﹪;杏黄兜兰具有入侵适度破坏和正处于恢复初期的森林环境的能力,而在茂密连片的大树森林内不能生长。杏黄兜兰在深圳人工疏林下生长良好并繁殖许多无性的克隆分株,将繁殖的克隆分株重返原产地能正常开花和结实。试验结果显示,杏黄兜兰可以进行迁地保护以保存种质资源和迁地繁殖的植株回归原产地。基于杏黄兜兰濒危机制的分析,认为,杏黄兜兰生存所面临的威胁是生长空间被完全剥夺和人为灭绝性采集而不是其自身存在的生物学缺陷,为此,提出了相应的保育对策。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