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农药对红海榄幼苗上藤壶的防治及其生理生态效应



编号 zgly000055880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农药对红海榄幼苗上藤壶的防治及其生理生态效应

学科分类 220.1050;树木生理学

作者 何斌源  赖廷和  王瑁  邱广龙  郑海雷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 

母体文献 生态学杂志 

年卷期 2008,27(8)

页码 1351-1356

年份 2008 

分类号 Q945 

关键词 红海榄  藤壶  农药防治  马拉硫磷  生长特征  生理生态效应 

文摘内容 设置4种施药频度(3、7、14和28d)和马拉硫磷4种浓度(分别为原农药浓度45%的1/200、1/400、1/600和1/800)处理,在初植红海榄(RhizophorastylosaGriff)幼苗上开展了1年防治藤壶试验。结果表明:随施药浓度和频度提高,处理组幼苗上藤壶生物量显著降低,且所有处理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红海榄茎生物量和高度对施药浓度和频度不表现规律性反应;同一浓度的28d频度处理组幼苗的叶和根生物量及叶面积均低于其他频度处理组;在同一浓度下,施药频度越高叶数保持越多;3、7和14d频度处理组幼苗死亡率均较低,仅0~5%,28d频度处理组死亡率较高,为11%~22%,但对照组死亡率达39%;幼苗死亡率与藤壶生物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与叶生物量、叶数、根生物量及新生器官生物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01),与茎高、茎生物量、原繁殖体生物量等相关性不显著;施用农药造成红海榄幼苗叶绿素总量降低,Chl(a/b)比值上升,同时抗氧化酶系SOD和POD活性增大。建议在平均海平面高程的滩涂上造林,可采用频度14d、浓度1/800马拉硫磷喷雾防治藤壶。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