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芦苇形态结构对黄河三角洲不同生境的响应



编号 zgly000076011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芦苇形态结构对黄河三角洲不同生境的响应

学科分类 220.1070;森林植物学

作者 韩鹏  吴耿  吴勇泉  项俊  余龙江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资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  分子生物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湿地科学 

年卷期 2011,9(2)

页码 185-190

年份 2011 

分类号 Q143.1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芦苇  形态结构  适应  胁迫 

文摘内容 植物的形态结构总是与环境相适应。采用光学显微技术和环境扫描电镜技术对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河口区和内陆区两种生境下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根解剖结构、叶片解剖和超微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芦苇叶片和根的形态结构与生态环境有关;两种生境下,芦苇叶片上表皮均有明显泡状细胞群分布,芦苇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分布,且下陷;在河口区,芦苇叶片维管束鞘细胞近上表皮处有较大程度延伸,下表皮处常延伸至近表皮,呈开放状态,叶片表面常有蜡质覆盖;在内陆区,芦苇叶片维管束鞘细胞较大,有的为两层;此外,河口区芦苇根的中皮层细胞分化为明显的通气组织,内皮层凯氏带明显,而内陆区芦苇根的中皮层细胞排列规则,呈辐射状。芦苇在适应不同生境时其形态结构所发生的变化是不同的。叶片维管束鞘细胞的延伸、表皮被蜡质和根中通气组织、凯氏带等结构是芦苇适应河口区盐胁迫的结果;而叶片维管束鞘细胞增大、细胞层数增加和根的中皮层细胞辐射状排列是芦苇适应干旱胁迫的结果。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