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幼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



编号 zgly000075028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幼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

学科分类 220.5540;木材学

作者 田大伦  王新凯  方晰  闫文德  宁晓波  王光军 

作者单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态研究室  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母体文献 林业科学 

年卷期 2011,47(9)

页码 7-14

年份 2011 

分类号 S715.5 Q948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植被恢复  碳含量  碳储量  贵州省 

文摘内容 研究喀斯特地区4种植被恢复模式幼林生态系统碳含量、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不同树种同一器官中的碳含量存在差异;同一树种不同器官中的碳含量也不同,除楸树外,3种树地上部分各器官的碳含量普遍高于地下部分(根);不同树种各器官碳含量的变异系数为0.88%~7.02%;林下灌木层、草本层、死地被物层的平均碳含量分别为309.70~461.02,335.44~569.61和307.01~400.88g·kg-1,植被恢复初期,柏木林地、楸树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比对照地提高了56.37%和33.49%,而花椒林地下降了2.09%;不同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4种林分乔木层的碳储量表现为楸树林〉车桑子林〉花椒林〉柏木林;楸树、花椒和柏木林地0~20cm土层碳储量分别为113.061,82.424和126.841t·hm-2,与对照地相比,楸树和柏木林地土壤碳储量分别提高了31.14%和47.13%,而花椒林地却下降了4.39%,车桑子林地0~10cm土层碳储量为50.517t·hm-2;楸树林、花椒林、柏木林和车桑子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117.207,84.117,127.919和53.733t·hm-2,且均表现为土壤层〉植被层〉死地被物层,4种林分以楸树林乔木层年固碳能力最高,达1.179t·hm-2a-1,其次为车桑子林,为0.686t·hm-2a-1,柏木林最低,为0.080t·hm-2a-1。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