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82164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基于水声学方法的天目湖鱼类资源捕捞与放流的生态监测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3(23)
页码
7553-7562
年份
2013
分类号
S932.4
关键词
水声学
鱼类
大小组成
密度
分布
资源量
文摘内容
在天目湖捕捞赶鱼前(2011年12月)、赶鱼后(2012年1月)、捕捞与放流后(2012年3月)3个渔业阶段, 结合渔业捕捞统计, 采用水声学方法对天目湖鱼类资源(赶鱼后为不包括集鱼网箱的湖区鱼类资源)的捕捞与放流进行了生态监测, 并构建GIS模型, 得到鱼类种群结构、大小组成、鱼类密度、鱼类集群、鱼类资源量及其分布, 为天目湖保水渔业的实施和渔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天日湖鱼类种群以鲤科鱼类为主, 鲢鳙2011年捕捞统计重量占比为98.07%, 单网簖采样尾数占比为68.72%, 鱼类资源受放流种类和规格影响较大; 赶鱼前后和捕捞与放流后3个渔业阶段的鱼类平均目标强度(弼)分别为(-47.84±4.79)dB、(-48.58±4.98)dB、(-47.24±5.10)dB, 且差异性显著(P〈0.05), 捕捞与放流后邢在-45--40dB的鱼类明显升高到24.40%; 3个渔业阶段的鱼类密度(FPCM)分别为(0.0124±0.0292)尾/m3、(0.0062±0.0227)尾/m3、(0.0098±0.0185)尾/m3, 捕捞赶鱼作业显著(P〈0.05)降低了鱼类密度, 而捕捞与放流后鱼类密度显著(P〈0.05)低于赶鱼前则是由于水深上升所致; 在冬季的中下层水体出现典型的鱼类聚群, 且随温度降低团聚程度提高; 通过构建GIS模型评估鱼类资源量, 赶鱼前约61万尾、赶鱼后约38万尾、捕捞与放流后约67万尾, 资源量在中下游分布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