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我国高梁和苏丹草品种的含氰势及其幼苗生长过程中含氰势的变化



编号 zgly000110562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我国高梁和苏丹草品种的含氰势及其幼苗生长过程中含氰势的变化

作者 吴显荣  刘建卫 

作者单位 北京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北京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北京100094  北京100094 

母体文献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年卷期 1989年08期

年份 1989 

关键词 生氰势  高梁  苏丹草  蜀黍苷 

文摘内容 本文分析测定了148个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和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品种的含氰势(HCN-potential,HCN-p)及其幼苗生长过程中含氰势的变化。结果表明,HCN-p 超过1000ppm 的品种占94.59%。其中1400—1600ppm 范围内的占33.11%、1200—1400ppm 的占22.97%,1000—1200ppm 和1600—1800ppm 的各占17.57%和44.86%,低于1000ppm 和高于1800ppm 的只占11.44%。HCN-p 最低的有“忻梁80号”(672ppm)、苏丹草(753ppm)、“黄壳苏丹草”(856ppm)、“丽母鸡”(860ppm)和 M103(876ppm)。HCN-p 最高的有“原新一号 A”(1967ppm)、“十三节”(1904ppm)、“米棒子”(大赉)(1900ppm)、“7503A”(1889ppm)和“米家红高粱”(1883ppm)。苏丹草的含氰势处于高粱含氰势的下限(约700ppm)。甜高粱的 HCN-p 则比较高,处于中上水平(1500ppm)。幼苗的含氰势以4天的幼苗为最高,其中又以第一叶的最高,第二叶次之,叶鞘居三,很的最低。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