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40767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中国沙棘果实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
母体文献
中草药
年卷期
2006,37(8)
页码
1154-1155
年份
2006
分类号
R282.71
R284.1
关键词
中国沙棘
化学成分
果实
《中国药典》
补脾健胃
异鼠李素
化合物Ⅰ
羟基乌苏酸
西南地区
活血散瘀
文摘内容
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subsp.sinens isRousi为胡颓子科沙棘属的灌木或小乔木, 又名醋柳。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东经2°~115°, 北纬27°~68.5°的广大地区。产于我国北部、西部、西南地区。沙棘性温、味酸涩, 入肝、胃、大肠经, 有活血散瘀、化痰宽胸、补脾健胃等功能。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胃痛、呼吸不畅、食欲不振等。原为我国的藏、蒙医常用药, 1977年卫生部首次将该药正式收载于《中国药典》。对中国沙棘果实的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较少。为了充分利用药用资源, 寻找新的活性成分, 笔者对内蒙产的中国沙棘进行了系统研究。本实验从其果实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异鼠李素-7-O-鼠李糖-3-O-葡萄糖苷(isorham—netin-7-O—rhamnose-3-O-glucoside, Ⅰ)、异鼠李素(isorhamnetin, Ⅱ)、槲皮素(queretin, Ⅲ)、山柰酚(kaempferol, Ⅳ)、芹菜素(apigenin, Ⅴ)、2α-羟基乌苏酸(2a—hydroxyursolic acid, Ⅵ)、β谷甾醇(psitosterol, Ⅶ)及胡萝卜苷(daucosterol, Ⅶ), 化合物Ⅰ和Ⅴ~Ⅶ均为首次从该果实中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