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围填海影响下东海区主要海湾形态时空演变



编号 zgly000169414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围填海影响下东海区主要海湾形态时空演变

作者 李加林  王丽佳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  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  宁波陆海国土空间利用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母体文献 地理学报 

年卷期 2020年01期

年份 2020 

分类号 P756.8 

关键词 围填海  海湾岸线  海湾形态变化  海湾开发  东海区 

文摘内容 围填海影响下海湾形态变化能够深刻反映人类活动对海湾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分析海湾形态变化对合理高效地利用与保护海湾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东海区12个主要海湾(包括陆域与水域)为研究区,基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6个时期的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数据,通过海湾岸线与湾面形态分析东海区主要海湾的变化特征,探讨围填海强度与海湾形态变化之间的相关性。主要结论为:①1990—2015年,东海区主要海湾岸线总长度共波动增长66.65 km,2005—2010年间海湾开发最活跃,阶段内岸线增长量达38 km。岸线长度三沙湾最大(439 km),泉州湾最小(105 km);兴化湾增长最多(54.53 km),罗源湾缩短最多(25.75 km)。自然岸线与人工岸线长度此消彼长,岸线人工化程度不断加强,东海北部海湾岸线总长度大于南部海湾。②1990—2015年,东海区海湾岸线共向海推进26.93 km,合1.08 km/a,在1995—2000年及2005—2010年间推进最多,分别达7.10 km和6.00 km,在1990—1995年间推进量最小,为2.97 km。杭州湾(4.93 km)和兴化湾(4.15 km)岸线向海推进距离最长,厦门湾推进(0.55 km)最短;东海南部海湾岸线迁移量平缓,北部海湾则更为剧烈,是东海区岸线迁移变化的主体。③1990—2015年间东海区主要海湾水域总面积由初期的13.85 km~2减少至12.29 km~2,累积减少11.23%,海湾形状不断向复杂化演变。其中杭州湾海湾水域面积减少量最多,达到0.726 km~2,占研究区的46.69%。空间上,北部海湾水域面积减少量更大,而南部海湾水域面积减小速率更快。④1990年以来,东海区主要海湾人工化指数平均值和岸线开发强度指数均有所上涨,21世纪以来的开发利用度显著提高。南部(闽)海湾的开发利用程度较北部(浙沪)更为深入,北部海湾开发强度的年际波动差异更大。海湾开发强度与海湾岸线长度、人工岸线长度、海湾形态指数呈正相关关系,与自然岸线长度、海湾水域面积呈负相关关系。当海湾开发强度增加时,同时段内海湾围填海活动的强度也显著增加。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