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74842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河流着生藻类多样性对城镇化的响应——以深圳市为例
作者
刘婵
刘心怡
周佳诚
谭路
刘振元
王伟民
陈宇顺
唐涛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22,42(24)
页码
10041-10050
年份
2022
分类号
Q948.8
关键词
城镇化
生物多样性
着生藻类
群落结构
季节差异
文摘内容
着生藻类是河流生态状况的重要指示生物,然而关于城镇化对着生藻类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还较缺乏。基于深圳市9条主要河流74个样点2020年雨、旱季的调查数据,对比了城区、郊区河流样点的着生藻类α、β多样性。两次调查共鉴定出着生藻类301个分类单元,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谷皮菱形藻(Nitzschia palea)、隐头舟形藻(Navicula cryptocephala)、平庸菱形藻(Nitzschia inconspicua)等污染指示种在城区组相对丰度更高,而清洁指示种微小曲丝藻(Achnanthidium minutissimum)在郊区组相对丰度更高。城镇化对着生藻类物种丰富度、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等α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影响,但对着生藻类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城区组样点的着生藻类β多样性(用主坐标分析质心指示)低于郊区组,城区组与郊区组藻类β多样性差异在旱季更为显著。两组样点的藻类β多样性差异主要来源于物种周转组分。与城区组着生藻类群落显著相关的环境因子包括总氮、高锰酸钾指数、电导率、pH、浊度和水深,而与郊区组着生藻类群落显著相关的是总氮、溶解性无机磷和电导率。研究发现,城市人类活动导致的总氮、溶解性无机磷、高锰酸钾指数、电导率等指标的显著增高导致着生藻类β多样性的降低。为了保护河流生物多样性,建议有效控制城区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减少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