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50130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赤潮期间藻类的化感效应
学科分类
220.99;林学其他学科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系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母体文献
海洋科学
年卷期
2007,31(2)
页码
84-88
年份
2007
分类号
S791.27
关键词
赤潮生物
化感效应
藻类
海洋环境条件
自然环境条件
浮游植物群落
浮游生物
浮游微藻
文摘内容
海洋环境条件的变化导致浮游生物(微藻、原生动物或细菌)暴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使局部水体改变颜色产生赤潮。海洋浮游微藻是引发赤潮的主要生物, 在4000多种浮游微藻中有260多种能形成赤潮, 中国沿海的赤潮生物有148种, 其中43种曾引发过赤潮。赤潮的暴发是海洋生物、营养物质、各种自然环境条件等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内因是海水中存在赤潮生物。非赤潮期间与赤潮发生时浮游植物的种类不同, 发生赤潮时, 并不完全是由浮游植物群落中平时的优势种群增殖而成为赤潮生物, 而是赤潮生物的聚集或增殖。两次赤潮发生期间的优势种不一定相同, 赤潮发生前后存在藻种的演变, 一次赤潮期间也经常存在这种变化, 关于这种演变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是水体中营养盐含量的变化引起藻种的变化; 另一种观点认为藻类之间的相互作用——化感效应引起藻种的更替。化感效应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化感作用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对环境的适应性机制, 是生态系统中自然的化学调控现象。一般认为, 化感物质的产生和释放是生物在环境胁迫的选择压力下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