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海拔高度和混播比例对燕麦与箭筈豌豆产草量及质量的影响



编号 zgly000164884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海拔高度和混播比例对燕麦与箭筈豌豆产草量及质量的影响

作者 孙杰  巩林  连露  崔国文  尹航  张亚玲  付佳琦 

作者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中国草学会 

母体文献 草业科学 

年卷期 2018年10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S54 

关键词 青海  青藏高原  混播组合  蜡熟期  干草产量  营养品质  灰色关联度 

文摘内容 在青海省低海拔地区的民和县和高海拔地区的湟中县,每隔50~100m分别设置1 740、1 854、1 960、2 080、2 190和2 614、2 668、2 715、2 784、2 918m共10个样地,研究海拔高度和混播比例(9∶1、8∶2、7∶3、6∶4、5∶5)对燕麦(Arena sativa)和箭筈豌豆(Vicia sativa)产草量及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燕麦、箭筈豌豆单播干草产量表现为低海拔地区平均值高于高海拔地区;除海拔1 854、1 960、2 080、2 190m外,在同一海拔高度下均表现为混播牧草干草产量最大,燕麦单播次之,箭筈豌豆单播最小;在所有处理中,海拔1 960m处的5∶5混播组合牧草干草产量最高,为12.87t·hm-2,较同一海拔燕麦单播干草产量显著提高了60.88%(P<0.05)。在牧草品质方面,牧草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随海拔升高呈无规律性变化,但在同一海拔高度下,随着箭筈豌豆混播比例的增大,牧草粗蛋白含量呈增加趋势;燕麦、箭筈豌豆单播及混播牧草的粗脂肪含量均表现为低海拔地区平均值高于高海拔地区,而牧草的NDF、ADF含量表现为低海拔地区平均值低于高海拔地区。经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各个海拔高度的最佳种植方式均为混播,最佳混播组合为8∶2。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