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56560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重引入丹顶鹤野放初期活动范围及变化规律
作者
崔多英
杜洋
刘佳
赵永强
吴晓宇
成海
吕士成
贾婷
张金国
作者单位
北京动物园圈养野生动物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母体文献
野生动物学报
年卷期
2017年01期
年份
2017
分类号
Q958.1
关键词
丹顶鹤
重引入
移动距离
活动范围
文摘内容
动物园是野生动物迁地保护的重要基地,可以为濒危物种重引入项目提供动物来源。2013年11月、12月和2015年1月、3月,在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4只)和黑龙江林甸自然保护区(2只)共释放16只圈养丹顶鹤。利用卫星定位信号发射器(platform transmitter terminals,PTT)和野外直接观察法进行跟踪监测研究。结果显示,释放后1 a内丹顶鹤在野外的存活率在50.00%~68.75%之间;其中9只丹顶鹤放飞后PTT监测时间超过60 d,放飞后的移动距离为(8.95±8.00)km,活动范围(118.14±311.11)km2;4只丹顶鹤的PTT监测时间超过240 d,1只监测时间118 d,这5只个体放飞后的移动距离为(16.69±21.82)km,活动范围(418.67±888.74)km2。丹顶鹤野放初期移动距离和活动范围逐渐增大,放飞后第4个月总体移动距离和活动范围达到最大,野外释放半年以后移动距离和活动范围逐渐减小,趋于稳定。放归年龄小于1岁的幼鹤移动距离和活动范围较大,而年龄大于2岁的个体移动距离和活动范围相对较小,且年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亲鸟哺育的幼鹤释放后活动能力较大,人工育幼的丹顶鹤则相反,但是差异并不显著(P>0.05)。软释放和硬释放对放飞后活动能力影响不大(P>0.05)。目前为止,野外研究尚未观察到重引入丹顶鹤与野生个体的繁殖配对现象,也未发现放归个体的迁徙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