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黄河三角洲典型人工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编号 zgly000156747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黄河三角洲典型人工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作者 陈印平  夏江宝  赵西梅  诸葛玉平 

作者单位 滨州学院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母体文献 土壤通报 

年卷期 2017年02期

年份 2017 

分类号 Q14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人工林  化学计量特征  土壤养分 

文摘内容 为阐明黄河三角洲不同人工林类型对盐碱化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选取刺槐、臭椿、杨树、白蜡、榆树、国槐和柽柳等7种典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林型对土壤营养和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地区7种林型土壤C、N含量处于全国土壤平均含量的最低水平,P含量居中等水平。各林型土壤表层C、N含量较高,P含量从上至下分布规律不同,分别呈逆向、V型和倒V型分布。臭椿林土壤C、N、P元素平均含量最高,柽柳林土壤最低,前者分别是后者的1.5、1.7和1.2倍。7种人工林土壤N∶P平均值为0.76,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5.9)和我国平均水平(3.9),表明该区域人工林受到严重的土壤N限制。综合评价对林地土壤营养、土壤物理性质和化学计量改良作用最好的是国槐林,改良作用最差的为白蜡林。建议在该区域优先选择国槐改良盐碱化土壤,其次为杨树和榆树。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