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62441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组分对苜蓿种植年限的响应
作者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草业学报
年卷期
2016年10期
年份
2016
分类号
S541.9
S154.4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紫花苜蓿
土壤有机碳组分
团聚体稳定性
文摘内容
通过设置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长期定位试验,应用干筛法与湿筛法比较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地和农田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平均重量直径(mean weight diameter,MWD)以及团聚体破坏率(percentage of aggregate destruction,PAD)的差异,分析探讨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土壤有机碳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粒径分布呈中间低两边高的V型,其中>5mm和<0.25mm的团聚体为优势粒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以<0.25mm的团聚体为主,平均含量达90%以上。湿筛MWD仅在0~10cm表层土中表现为不同种植年限苜蓿显著高于农田;PAD在0~30cm土层表现为农田显著高于不同种植年限苜蓿,且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延长呈降低趋势。0~50cm剖面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组分在处理间存在差异,其中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重组有机碳(heavy fraction organic carbon,HFOC)和易氧化有机碳(readily oxidized organic carbon,ROOC)在0~10cm土层均表现为12a>10a>农田>3a,说明苜蓿对土壤表层有机碳组分的提高只有达到一定种植年限之后才产生效应。相关性分析表明,与土壤TOC相比,土壤轻组有机碳(light fraction organic carbon,LFOC)和ROOC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粒级分布及稳定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更为显著,说明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对陇中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贡献率比土壤总有机碳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