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基于生态修复视角的上海市黄浦江河岸带景观格局空间特征分析



编号 zgly00016711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基于生态修复视角的上海市黄浦江河岸带景观格局空间特征分析

作者 徐海顺  杜红玉  蔡超琳 

作者单位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 2019年04期

年份 2019 

分类号 TU984.18  X171.4 

关键词 河岸带  生态修复  景观格局  空间特征  上海黄浦江 

文摘内容 【目的】通过对上海黄浦江河岸带景观格局空间特征进行分析,找出该河岸带生态修复的重点区域与景观类型,科学规划河岸带的生态恢复重建,为黄浦江周边的土地利用格局优化与景观生态修复建设提供决策支持。【方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利用高分辨率航拍图像数据源,构建河岸带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数据库,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利用景观指数方法,在景观类型和景观格局两个水平,选取不同的景观指数对黄浦江河岸带景观格局空间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①在横向维度上,黄浦江河岸带市区段城市化程度最高,景观多样性最低,绿地和林地所占比例不足且碎片化;近郊段属于过渡河段,以工业用地为主,景观多样性最高,破碎化程度最严重;远郊段人为干扰程度最低,土地利用强度最弱,农田生态林网体系建设有待加强。②在纵向维度上,根据距河道边缘的距离(L),0≤L<100 m的河岸带受到重点生态保护,但距河道距离由近至远,人为干扰强度逐渐增强,河岸带景观多样性与破碎化程度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在300≤L<400 m的河岸带景观破碎化程度最显著。【结论】城市建设活动的干扰,造成黄浦江河岸带景观格局趋于破碎,存在水陆交错边缘的负效应。在景观类型水平上,工业用地、生产防护林地和旱地是河岸带生态修复应重点关注的景观类型,而在景观格局水平上,近郊段河岸带(横向维度)和300≤L<400 m的河岸带及邻近区域(纵向维度)是生态修复重点区域。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