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60329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科尔沁和毛乌素沙地灌丛“虫岛”效应比较
作者单位
宁夏大学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母体文献
中国沙漠
年卷期
2015年06期
年份
2015
分类号
S154.5
关键词
沙地
灌丛
虫岛
气候条件
土壤动物
文摘内容
选择科尔沙地和毛乌素沙地豆科与非豆科灌丛为研究对象,以灌丛外裸沙地为对照,通过手拣法调查了不同灌丛微生境中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依据相对相互作用强度指数(RII)分析比较了不同水热地带沙地灌丛虫岛差异性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在科尔沁沙地和毛乌素沙地分别获得36和28个类群,平均个体数分别为76只·m-2和125只·m-2。优势类群分别包括拟步甲科及其幼虫和步甲科、蚁科,常见类群分别为12和20个类群,稀有类群分别为22个和6个类群。(2)土壤动物个体数、丰富度和Shannon指数的灌丛虫岛RII值,均表现为毛乌素沙地显著高于科尔沁沙地(p<0.05),并且2种类型灌丛均呈现出正向作用(即聚集作用,RII>0)。(3)在2个沙地所有样地中,只有园蛛科、鳃金龟科幼虫和拟步甲科幼虫3个类群完全表征出灌丛虫岛现象。园蛛科和拟步甲科幼虫的灌丛虫岛RII值不同地带沙地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而鳃金龟科幼虫RII值则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豆科与非豆科灌丛在不同地带沙地中对虫岛表现出相反的作用结果。(4)群落水平上,毛乌素沙地灌丛虫岛作用强度高于科尔沁沙地,与水热等沙地气候条件密切相关,而与灌丛功能特性无关。种群水平上,不同土壤动物类群具有不同的灌丛虫岛现象,灌丛功能特性、沙地水热条件或者二者交互作用是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