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红火蚁自然种群耐寒性的研究



编号 zgly000137106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红火蚁自然种群耐寒性的研究

作者 许益镌  陆永跃  黄俊  曾玲  梁广文 

作者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红火蚁研究中心/昆虫学系 

母体文献 昆虫学报 

年卷期 2009年09期

年份 2009 

分类号 S433 

关键词 红火蚁  自然种群  耐寒性  过冷却点  低温  驯化 

文摘内容 为综合评价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的抗寒能力,依据2005-2006年在深圳野外获得的红火蚁自然种群测定了其不同品级及虫态的过冷却点和低温处理后的存活率。研究结果表明:红火蚁各品级及其3个虫态的过冷却点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工蚁与雌、雄有翅蚁之间的过冷却点不存在差异,而雌、雄有翅蚁之间的过冷却点存在差异;不同虫态过冷却点大小依次为蛹(成虫(幼虫。红火蚁自然种群在越冬前后存在过冷却点波动的现象,表现为从10月份开始红火蚁野外种群的过冷却点开始逐渐下降,在2月份达到最低,为-12.68℃,3月份回升到-9.51℃。红火蚁低温下的存活率S^T与低温暴露温度T和暴露时间t之间的关系均符合逻辑斯谛曲线方程。当处理时间为0.5h,红火蚁在-14℃时存活率为15.3%;当处理时间为1,2和4h,工蚁在处理温度分别为-13,-9和-9℃才可全部致死。当处理温度为-10℃,需要经过240min工蚁才全部死亡,在-11℃,则需要120min。相同低温的不同变幅和持续作用对工蚁的存活有较大的影响。总体来说,经过相同的处理时间,低温变幅越大存活率越低,而且存活率降至0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同,4±9℃处理时在经过9d即降为0,而4±0℃处理则要长于15d。与对照相比,4±6℃和4±9℃处理4d能显著提高工蚁在低温下的存活率。结果提示,不同变幅的持续低温作用对红火蚁的抗寒能力有着驯化作用,红火蚁对极端气候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