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72399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不同蒸汽爆破条件对玉米秸秆饲用价值的影响
作者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母体文献
草业科学
年卷期
2020年10期
年份
2020
分类号
S816
关键词
蒸汽爆破
玉米秸秆
营养价值
产气量
纤维结构
文摘内容
为研究蒸汽爆破技术在秸秆饲用化中的应用,试验通过设置汽爆中的汽爆原料[玉米(Zea mays)秸秆水分]及汽爆装置(汽爆腔压力)两个参数,分析玉米秸秆在不同水分(50%~60%、60%~70%和70%~80%)和不同汽爆腔压力(0.8、1.0和1.25 MPa)下的营养价值变化,并与未经汽爆处理的玉米秸秆进行比较,探讨不同汽爆参数对玉米秸秆营养价值、物态结构、产气量等的影响。结果显示:1)汽爆后玉米秸秆的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和木质素(acid detergent lignin, ADL)含量显著下降(P <0.05)。汽爆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玉米秸秆相对饲喂价值(relative feeding value, RFV)、干物质自由采食量(dry matter intake, DMI)、可消化干物质(digestible dry matter, DDM)、总可消化养分(total digestible nutrient, TDN)和泌乳净能(lactation net energy, NEL)(P <0.05);且RFV和DMI在1.25 MPa、50%~60%汽爆条件下较未处理原样提高了95.65%和70.64%。DDM、TDN和NEL在1.25 MPa、50%~60%汽爆条件下较未处理原样分别提高了25.41%、60.18%和44.57%。2)汽爆后各处理玉米秸秆的体外产气量均显著升高(P <0.05)。汽爆腔压力为1.0 MPa、原料水分为70%~80%时秸秆48 h累积的体外产气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 <0.05),且较未处理原样累计产气量约升高1倍。汽爆处理也显著提高了玉米秸秆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n vitro dry matter digestibility, IVDMD)(P <0.05),与体外产气量变化趋势相似。3)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随着汽爆腔压力和秸秆原料水分含量的增大,秸秆纤维结构降解程度增加,秸秆由块状变为丝状,在汽爆腔压力为1.25MPa、秸秆原料水分为50%~60%和60%~70%条件下,秸秆表观纤维结构的相对破损程度最大。综上,汽爆腔压力1.0 MPa、原料水分70%~80%条件为汽爆加工玉米秸秆的最优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