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采用RAPD和ISSR标记探讨中国疣粒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



编号 zgly000122695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采用RAPD和ISSR标记探讨中国疣粒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

作者 钱韦  葛颂  洪德元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100093 

母体文献 植物学报 

年卷期 2000年07期

年份 2000 

分类号 Q943 

关键词 疣粒野生稻  RAPD  ISSR  遗传多样性  保护生物学 

文摘内容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 (RAPD)和inter_简单重复序列 (ISSR)标记对分别来自中国海南和云南 2 0个居群的疣粒野生稻 (Oryzagranulata (NeesetArn .exWatt.) )混合样品 ,以及海南 (M5 )和云南 (M2 7) 2个居群各 2 0个植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在混合取样的居群中 ,2 0个RAPD引物和 12个ISSR引物分别扩增出 2 0 9和 12 2条带 ,多态条带比率 (PPB)分别为 6 4.11%和 72 .95 %。对于分单株取样的居群 ,在M5中 ,两种标记分别扩增出 146和 95条带 ,PPB值分别为 2 1.48%和 34 .78%。在居群M2 7中 ,则分别扩增出 15 1(PPB =17.2 2 % )和 94(PPB =19.15 % )条带。结果表明 ,中国的疣粒野生稻在物种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较低 ,其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海南和云南两地之间 ,而在居群内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很低。基于Jaccard遗传相似性系数的UPGMA聚类和基于多态条带表型的主成分分析 (PCA)都将中国的疣粒野生稻分为来自海南和云南两类 ,两地间该物种的平均遗传相似性分别为 0 .5 96(RAPD)和 0 .5 11(ISSR) ,其间产生了相当程度的遗传分化。对比RAPD和ISSR在PCR反应中的稳定性和检测变异的能力表明 ,对于实验条件的稳定性而言ISSR优于RAPD ,且总的来说ISSR能检测到比RAPD更多的遗传变异。Mantel检测表明 ,在物种水平 ,这两种标记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