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47905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建设和谐农村社会的内涵及路径选择
学科分类
220.65;林业经济学
作者
同春芬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博士
母体文献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
2006,27(5)
页码
5-7
年份
2006
分类号
F326.2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
社会学
农村
生态文明建设
自然生态系统
农业生产
可持续发展
和谐统一
文摘内容
从社会学角度考察, 建设和谐农村社会的内涵和意义, 涵盖四个方面的和谐: 一是人与自然和谐, 就是人类既开发利用自然, 又保护、养育自然, 以它为自身的自然家园, 而自然则大度地以其一切宝藏为人类服务。工业文明发展, 使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 它比人类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为尖锐, 成为工业社会自身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因而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文明, 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和首要任务。建设和谐农村社会, 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应当是农村和农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和谐, 农村和农业经济活动的需求增长与农村自然生态系统供给能力相适应, 农村和农业生产、生活排放废物量与生态系统净化能力及环境容量相协调, 从而实现农村和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由反自然性向生态文明的根本转变, 形成人与自然共同生息与协调发展关系。二是人与人和谐。就是当代人与后代人、当代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在人与自然的矛盾日趋尖锐的基础上必然伴随着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这就使当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矛盾加剧, 成为农村与农业发展的重大矛盾。“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尤其是近f几年来,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与现代化进程相伴随的是社会阶层分化的迅速和多层化、复杂化。这就涉及各个阶层之间的利益平衡与冲突、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与发展机会均等以及文化心理的一致与摩擦、抗衡。因此也就产生阶层隔膜。这里, 就会产生不和谐音, 产生对立以至矛盾冲突, 从而发生社会问题。产生不稳定现象。合理妥善地解决这种和谐问题, 是建立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 人与人应该和谐发展, 不仅要代内相和谐, 而且要代际相和谐;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是要一代更比一代和谐。三是人与社会和谐, “是指人以社会为自己的‘集体家园’、‘生存家园’, 而社会则是作为家园保护、保证人们的安定、祥和、温馨的生活。”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甚至可以说社会的发展就是人自身的发展, 两者发展是一个双向同步发展的统一运动过程。因此, 人与社会应该和谐发展, 即个人自由与社会认同相适应, 个人的利益与需要的满足和整个社会的利益与需要的实现相适应, 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与社会不断进步相适应, 人的能力发挥与社会公平公正相适应。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农民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和谐统一。四是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 是现代人类社会的两种基本关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因此, 人、社会与自然之问的相互交织和相互融合比它们之间的相互区别更为重要, 农村与农业的生态革命和生态文明建设, 就是重塑人、社会与自然这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最终创造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