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保护性耕作对豫西黄土坡耕地降水产流、土壤水分入渗及分配的影响



编号 zgly000056828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保护性耕作对豫西黄土坡耕地降水产流、土壤水分入渗及分配的影响

学科分类 220.1040;森林土壤学

作者 王育红  蔡典雄  姚宇卿  吕军杰  李俊红  丁志强  张洁 

作者单位 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学报 

年卷期 2008,22(2)

页码 29-31,37

年份 2008 

分类号 S157.1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长期定位试验  坡耕地  土壤水分分配  水土保持 

文摘内容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1999~2007年),在豫西旱区坡度为8°的黄土坡耕地上。研究了免耕覆盖、深松覆盖和传统耕作不同耕作措施对降水产流、土壤水分入渗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延迟产流时间.缩短降水结束后径流持续时间,径流系数较传统耕作分别减少了97.49%和81.20%,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减少80%以上。免耕覆盖水土保持效果最好,在降雨强度为123mm/h、历时40min产生微弱水土流失。(2)传统耕作的土壤水分入渗速率初始最大,随后急剧下降。至4min降至最低。在3~60min入渗速率稳定过程,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平均入渗速率相同,为0.07mm/s,是传统耕作的1.40倍。免耕覆盖土壤水分入渗速率变化比较平缓,稳定入渗速率最大。(3)在土壤初始含水量较高、降水(74.2mm)结束1h后,2种保护性耕作水分下渗的土层深度比传统耕作的高出30~40cm,160cm土体降水的贮蓄量增量是传统耕作的2倍多。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