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薄壳山核桃果实假果皮的光合特性



编号 zgly000168514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薄壳山核桃果实假果皮的光合特性

作者 张韵  刘涛  张涛  谢乐添  黄坚钦  王正加  胡渊渊 

作者单位 浙江农林大学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  杭州市原种场 

母体文献 林业科学 

年卷期 2019年10期

年份 2019 

分类号 S664.1 

关键词 果实发育  薄壳山核桃  假果皮  光合特性  干物质积累 

文摘内容 【目的】通过研究薄壳山核桃不同发育时期果实的外观形态和光合特性参数,并结合DCMU[3-(3,4-二氯苯基)-1,1-二甲基脲]抑制果实光合作用对其果实干质量的影响,探讨薄壳山核桃果实假果皮光合作用对果实干物质积累的重要贡献,为充分挖掘薄壳山核桃假果皮光合增产潜力和优势,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技术途径提供参考。【方法】以薄壳山核桃果实为研究对象,在果实发育的关键时期授粉后80和120天测定果实的干/鲜质量、表面积、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假果皮叶绿素(Chl)含量、Ru BPC(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和PEPC(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的变化,并从7月15日(相当于75DAP)开始用DCMU对果实光合作用进行抑制处理,每周处理1次,直至9月12日果实收获时,分析DCMU处理对果实果长/果横径、果仁干/鲜质量和含油率的影响作用。【结果】1)从授粉后80~120天,薄壳山核桃果实鲜质量、干质量和表面积分别增加了579. 33%、447. 74%和227. 39%(P<0. 01); 2)从授粉后80~120天,PAR=1 300μmol·m-2s-1时薄壳山核桃果实表观光合速率(Pg)显著降低了24%,但其气孔导度(Gs)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未发生显著变化(P>0. 05); 3)薄壳山核桃果实假果皮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63. 15%(P<0. 05),其Ru BPC与PEPC活性分别显著降低56. 25%和48. 78%(P<0. 05),而其可溶性蛋白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P>0. 05); 4) PAR=1 801μmol·m-2s-1时,薄壳山核桃果实假果皮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Y(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电子传递速率(ETR)未发生显著变化(P>0. 05); 5) DCMU处理薄壳山核桃后,其果实果长和果横径分别减少5. 07%和4. 56%(P<0. 05),果仁干质量和鲜质量分别减少12. 29%和14. 97%(P<0. 05),含油率减少2. 48%(P<0. 05)。【结论】随果实发育进程,薄壳山核桃果实假果皮光合能力明显降低。从授粉后80~120天,果实假果皮叶绿素含量、RuBPC酶和PEPC酶活性明显降低是Pg显著下降的原因;而叶绿素荧光参数未发生显著变化,表明果实发育期间其假果皮光合机构稳定。DCMU处理后果实大小以及果实品质明显下降,薄壳山核桃果实光合作用对其果实干物质积累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